“不用担心会连累我,就算天塌下来,两个人扛总比一个人扛要好。”
当屏幕上跳出“举报成功”的绿色提示框时,顾阳的手指已经条件反射地按下了关闭键。
顾阳盯着恢复如初的电脑桌面,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了一下。举报信真的发出去了吗?会不会被系统自动拦截?就算顺利送达,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记者真的会为了一个匿名举报展开调查吗?
办公室的空调吹得他后颈发凉。顾阳下意识回头看了眼门口,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人推门而入,质问他刚刚消失的网页记录。
“小阳,别担心。”高漾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热的手掌轻轻搭上他的肩膀,“不管有什么事,我都会和你一起面对。”
这句话像一剂镇定剂,顾阳感觉胸口压着的大石头稍稍轻了些。他扯出一个勉强的微笑,声音有些发颤,“谢谢你,漾哥。”
“跟我还道谢?”高漾轻笑一声,顺手推了下他的肩膀。就在这时,顾阳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高漾用眼神示意,“看看手机。”
顾阳划开锁屏,看完消息后有些疑惑。高漾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样,“怎么了?”
“阿姐说下班后去她报社附近的烧烤店吃饭,有事要问我们。”
高漾借着顾阳的手机看了眼时间,便提醒道,“刚好快下班了,收拾一下咱们就走吧。”
烧烤店人声鼎沸,油烟味混着孜然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顾月坐在靠窗的位置,远远看见他们来便招手示意。
顾阳领着高漾穿过嘈杂的大堂,顾月先招呼着点好了菜。等两人坐下,她拿出手机,点开相册后直接推到了两人面前。
屏幕上的内容让顾阳和高漾同时僵住,那是一封举报信的截图,正好是顾阳今天下午提交的那封。
顾月看高漾的眼神不自觉地瞥向顾阳,确定举报信是顾阳发的没错了。今天下午她照例点开报社里的举报邮箱,没想到里面有一封关于黎氏旗下舒锐科药的举报信,顾月当即就来了精神。
不为其它,单就“黎氏”两个字就能让顾月的眼神瞬间变得犀利。
五年前的雨夜,黎氏前任董事长洪冕在自家阁楼自尽。顾月作为第一批赶到现场的记者,亲眼目睹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商界前辈被法医抬出庭院的场景。
法医的结论简单明了:自杀。
但顾月忘不了洪冕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她专访时,拍着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记者的肩膀说:“丫头,等这个项目成了,我给你独家。”
更令人生疑的是,在洪冕死后不到48小时,回国不到一年的黎阑琛就闪电般接管了整个黎氏帝国。这位新任掌权人不仅缺席父亲的葬礼,更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权力交接,快得令人不寒而栗。
商界一直传言洪冕与黎阑琛父子不和,黎阑琛为争夺黎氏的控股权连同母家势力架空洪冕并将其逼死。
虽然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但新闻首先要保证真实性,所以在没拿到确切的证据前,顾月并没有打草惊蛇,毕竟记者的职责是揭露真相,而非审判。
但这次不同。黎氏作为华城最有名的企业之一,产业遍布各个领域,如果旗下的医药公司有问题,那肯定会引来多方注意,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去查。
顾月一边在脑海里搜索着与黎氏相关的信息,一边看着举报信里那些专业术语和数据排列方式,竟然有一种越看越熟悉的感觉。
就像小时候看顾阳的作业本。那些公式推导和实验记录,都带着顾阳特有的思维痕迹,特别是那段关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分析,简直和顾阳之前准备的毕业论文里的表述如出一辙。
“这……”顾阳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桌布。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封举报信居然会出现在阿姐的手机里。
“你们确定这份报告的真实性?”
顾阳点了点头,“我重复做了三次实验,结果都一样。”
“如果这是真的,那黎阑琛的公司就是在卖假药”,顾月喝了口桌上的苦荞茶,“你们放心,这篇报道我会做的。”
顾阳看出了顾月眼中的兴奋,握着玻璃杯的力度又大了一点,他太清楚阿姐与黎氏的渊源了。
当年,顾月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和黎氏助学金的信封是一起送到出租屋里的。彼时黎氏还是洪冕掌权,创立的助学基金帮助多名贫困孩童能够继续求学,顾月就是受益人之一。
后来顾月考进华城顶尖学府,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见过洪冕。再后来实习做记者时,她几次采访这位商界前辈,字里行间都是掩不住的敬重。
“阿姐”,顾阳喉结滚动了下,“这件事牵涉太广,我担心……”他话没说完就被顾月抬手打断,“放心,你阿姐我入行四年都报道过多少新闻了,这点意识还是有的,但真相总要有人来说不是吗?”
顾月知道顾阳的担心,但她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为民立言。看着面前自己的两个弟弟,“倒是你们,才更应该注意。”
“阿姐放心。”
“阿姐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