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是我,商尽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那个尽欢。
当然,我的前十八年,跟“得意”这两个字,实在不怎么沾边。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无法改变的遗憾。
如果非要给我这十八年找个分水岭,那毫无疑问,是我爸的离开。那之前,我或许还是个没心没肺的小孩;那之后,我就被猛地推进了一片苦海,连个扑腾的机会都没有。
外表看起来,我只是个有点沉默愚钝的女孩。但内里,早就被自责、恐惧和无力感给蛀空了。我每天都觉得,我的人生好像从那一刻起就脱了轨,过不好了。
后来,支撑我爬起来,逼着自己往前走的,不是什么伟大的梦想,而是我想赎罪,我想弥补。弥补我犯下的错误,弥补我爸离开带给我妈和我奶奶带来的伤害。我必须要做点什么,让她们的日子能好过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于是,学习成了我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它变成了一种手段,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们这个摇摇欲坠的家,看起来还能有点希望的机会。所以我拼了命地学,挤破了头进了附中,以为能换个新天地。
结果呢?我遇到了第二个波折——徐春红老师。像她这样的老师,在教育系统里并不少见。少年人在某个体系权威者面前,除了隐忍,除了吞下那些冷眼、忽视和区别对待,还能做什么呢?
我和参宿,也因为某些原因,承受过来自其他同学的敌意。而我,商尽欢,从来也不是什么完美的好人。我心里有阴暗面,像地底暗河,无声无息地流淌在黑夜里,见不得光。我也做过一些报复性的、上不了台面的事。
我承认,我就是这样一个有瑕疵、甚至会以恶制恶的人。
再来说说参宿吧。
我很小就认识她了,大概十二岁,那时候的她,在我眼里就是个乐天派的小太阳,光芒万丈,好像全世界都理所当然地该喜欢她。
我当然也不例外。
可当我们分开后又重逢,我对她的感情变得极其复杂。无可否认,我心里是带着恨的。我恨她当年为什么离开?那种被抛下的感觉,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甚至我爸的离世,在我偏执的的逻辑里,都和她的离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所以你看,我对参宿的感情就是这么拧巴。一方面,我爱她,见不得别人伤害她半分;另一方面,我自己却又成了加害者,用冷暴力、拒绝沟通的方式,一遍遍地刺伤她。我那时自作聪明地觉得,无论我怎么作,怎么闹,参宿永远是那个包容的、完美的朋友,她会永远站在原地等我。
这种想法,自私又愚蠢,也直接导致了我们最后的争吵、冷战和无可挽回的疏远。
人生大概有三万天吧,遗憾简直数不胜数。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会因为各种事情摔跟头,会产生消极的念头,性格也可能变得阴郁、不那么可爱。
这听起来挺操蛋的,对吧?
但我想说的是,当你意识到,自己才是这个人生的唯一主宰,当没有人能真正替你扛起一切的时候,希望你还能有勇气,尽可能地让人生少留一点遗憾,让自己的人生,稍微那么精彩一点点。
毕竟,我叫商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
——
你好呀,我是参宿,就是那个听起来有点浪漫又有点孤单的星星的名字。
很多人觉得,在这个故事里,似乎总是我在包容商尽欢。她发脾气,我忍着;她冷暴力,我受着;她做出那些幼稚又伤人的举动,我好像都一一接住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回头细想,商尽欢何尝不是在用她的方式包容着我?
在我被流言缠身、最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她站到了我身边。在我因为家庭的事情崩溃、觉得全世界都灰暗的时候,是她陪我蹲在寒冷的夜里,听我哭,虽然她可能不会安慰人。
她记得我胃不好,她吃烤鸭时会把唯一的腿夹给我,她为了朋友不顾一切怒怼徐春红,她甚至在我自己都放弃自己的时候,还没有彻底放弃我。
我觉得她对我很好,真的。
而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包容得不够彻底,理解得不够深入。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借这个故事提醒所有看到这里的人:对你爱着的人,一定要好一点,再好一点。要努力地坦诚,要尽力地去包容,要勇敢地去沟通。
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哪一次看似普通的争吵,哪一次不经意的转身,就可能成了你们之间的最后一面。
不要像我和商尽欢这样,留下那么多无法弥补的遗憾,和那么多再也来不及说出口的话。
生命很脆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我们看起来天生开朗、乐观,好像跟谁都能聊上几句,是人群里永远不会冷场的那一个。在家里,我们是懂事的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好相处的同学。我们似乎永远在笑,永远温和,永远感受不到委屈、难过、不甘。
我们擅长隐忍,习惯用笑容面对一切。
可是,这些被强行压下去的情绪,并不会真的消失。它们会在你长大后的某个瞬间,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在某句无心的言语触碰下,猛地反扑回来。它会让你的性格变得拧巴,让你在面对很多事情时,下意识地选择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