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镜·双城 > 独处中勿扰(第2页)

独处中勿扰(第2页)

“保持联系。”季云之说。

“一路平安。”林浅回应。

季云之转身走向登机口,背影挺拔,步伐坚定。林浅站在原地,看着她通过安检,消失在拐角。

她回到车上,没有立刻发动。夕阳的余晖把机场的玻璃幕墙染成金色。她拿出手机,点开相机,对着窗外那片耀眼的金光,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她找到季云之的号码,发了过去。配文只有一个词:

“Light。”

发动引擎,驶离机场。后视镜里,是逐渐远去的航站楼和漫天晚霞。

她知道,季云之会懂。

她们的路,或许在未来某个节点,会再次交汇。或许不会。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们都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内心充盈,目光清明。能够隔着遥远的距离,分享同一片光。

季云之离开G&S的消息,在建筑圈里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涟漪。但她处理得低调而体面,用了一年多时间平稳过渡,将重要项目移交妥当。她的新工作室最终没有设在纽约,而是出人意料地选在了西雅图。

不是市中心繁华的商务区,而是在联合湖南岸,离林浅的房子步行约二十分钟的一栋翻新过的老仓库里。空间不大,但层高足够,采光极好,推开后门就是一条安静的绿树成荫的小巷。她给工作室取名“云止”,取“云淡风轻,行止由心”之意,也暗合了她名字中的一个字。

搬来的那天,林浅带着“水泥”和一瓶香槟来“温居”。仓库内部还空荡荡的,只有几件必要的家具和堆在角落的书籍资料。阳光从高大的窗户倾泻而下,灰尘在光柱中飞舞。

“地方不错。”林浅环顾四周,“就是有点空。”

“慢慢添置。”季云之接过香槟,嘴角有浅浅的笑意,“不急。”

她们坐在临时充当餐桌的包装箱旁,用纸杯喝着香槟。“水泥”对新环境充满好奇,迈着优雅的步子四处巡视。

“怎么想到选这里?”林浅问,语气随意,像问今天天气如何。

季云之晃着纸杯里的气泡:“纽约太吵了。这里……光线好。”

林浅笑了笑,没再追问。有些答案,彼此心照就好。

季云之的“云止”工作室接的第一个项目,是西雅图附近一个岛屿上的小型艺术家驻留中心。规模不大,但设计自由度很高。她有时会带着图纸或模型,步行到林浅的工作室,两人一起讨论。她们的专业见解并不总是一致,争论时有发生,但都围绕着设计本身,激烈却纯粹。更多的时候,是安静的共处。林浅在画图,季云之在看资料,或者只是各自忙着手头的事,偶尔抬头交流一个想法,或者只是分享一杯咖啡。

西雅图的雨季漫长,但似乎不再那么难熬。她们会一起去听雨林里的音乐会,去派克市场买刚捕捞的海鲜,在林浅家的壁炉前看老电影。关系像缓慢流动的湖水,深沉,平静,无需言说。

一个秋日的午后,林浅在整理车库改造的工作室时,发现了一个旧木箱,里面是母亲留下的一些遗物。她坐在满是灰尘的地上,一件件翻看:发黄的照片、信件、一本绒面封面的日记本。

她翻开日记本,母亲清秀的字迹记录着琐碎日常,其中一页,提到了年轻时曾短暂爱过的一个女人,那种隐秘而炽热的情感,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林浅从未听母亲提起过这段往事。

那天晚上,季云之过来吃晚饭。饭后,她们坐在屋后的码头边,看着对岸城市的灯火倒映在漆黑的水面上。林浅犹豫了一下,还是提起了下午的发现。

“……有点意外,但又觉得,好像能理解。”她轻声说,语气里没有波澜,只有一种对过往的平静接纳。

季云之安静地听着,然后说:“人的情感,本来就有很多形态。”

一阵微凉的秋风吹过,湖面泛起涟漪。林浅拢了拢外套。季云之很自然地伸出手,握住了她放在身边的手。她的手掌干燥而温暖。

林浅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然后,轻轻回握住了。

没有更多的动作,没有言语。只是这样静静地握着,看着眼前的城市灯火和水中倒影。仿佛所有的试探、迂回、等待和成长,都是为了抵达这个自然而然的瞬间。

过了很久,季云之才低声开口,声音融在夜风里:“这样……可以吗?”

林浅转过头,在朦胧的光线里看着她的侧脸,然后,很轻很轻地“嗯”了一声。

“水泥”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码头,在她们脚边趴下,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夜空中有星星闪烁,与城市的灯光交相辉映。

她们的故事,或许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盛大开场,也没有戏剧化的高潮迭起。它始于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历经疏离、试探、各自成长,最终归于湖畔码头边,一个简单的握手,一句轻声的确认。

像两棵各自历经风霜的树,根系在看不见的地下悄然交织,最终在阳光下,枝叶相触,共享同一片天空。

未来还很长,还会有风雨,有阳光。但此刻,有身边的温度,有眼前的灯火,有内心从未有过的安宁与完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