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圣旨已到将军府。
二人不敢怠慢,忙吩咐下人大开中门,摆香案,起身迎向门口捧着圣旨的传旨太监。
还不等二人开口,捧着圣旨的李公公吊着嗓子率先道:“圣旨到~周彦接旨~”
府中顿时跪倒一片。
李公公满意的扫了周彦一眼,眼神在她身上流连片刻后才朗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盖闻天地合德,万物化醇,家国同构,姻缘乃定。朕。。。。。
今有上骑都尉周彦,乃将门虎子,年少英武,征战沙场,屡建奇功,为社稷安危之干城,实朕心之所倚,故封为辅国大将军,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良田千亩。
朕闻其性坚毅仁厚,品貌端方,堪为世范。又,长公主乃朕与皇后所出,生而敏慧,淑慎温良,娴于诗礼,妙擅音律,闺阁之中,誉满宫闱,今及笄有年,正当择婿。
朕观二人,一为国之栋梁,一为金枝玉叶,门当户对,德才相匹,若结秦晋之好,必能合两姓之欢,彰家国之睦。特颁此诏,命此二人结为夫妇,择吉日完婚。
钦赐婚仪由礼部详议,望二人永修琴瑟之好,共担家国之责,上承天恩,下惠黎庶,以不负朕之厚望。
钦此”
圣旨宣读罢,周彦深深叩首,高声回道:“臣周彦,叩谢天恩!臣得长公主乃三生之幸,臣定当谨遵圣谕,与公主永修琴瑟,共效犬马,为陛下镇守疆土、效忠朝廷,万死不辞!”
说罢起身,双手接过圣旨。
终于礼成,众人皆起身。
见李公公欲走,周江水忙吩咐下人备百两白银相赠,客气道:有劳公公辛苦传旨,薄礼一份,望公公笑纳。”
李公公却不看周江水,反而笑眯眯的看向呆在一旁的周彦:“不敢受将军厚赐,此乃咱家分内事,将军不必多礼。”
周彦不明所以,一头雾水的在脑子里思索这位公公又是哪号人物。
思索间,李公公已经收下那白银百两,和大部队一同离开将军府,回宫复命了。
为这些宫中虚礼好笑的摇摇头,周彦抬头便一眼望见了眉头紧锁的周江水。
介于人多耳杂,她也只好隐晦宽慰道:“父亲不必担忧,孩儿自有应对之策”
既然已接圣旨,现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周江水只好点点头,由得她去。
下定决心后周彦眉头微展:“如今孩儿被赐婚,祖父听说此事后定然会第一时间回府,还烦请父亲帮我宽慰祖父,让他老人家不要担心”
两年前,周彦不跟他打一声招呼就远走西北。自他回府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就将全府人,上到当家的下到看门的全都大吼着骂了个遍。
引得将军府旁支小摊的商贩们纷纷向府中下人八卦打听,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周老将军发那么大的火。
尤其是周江水,更是被他骂的狗血淋头。
作为除周江水外唯二知道周彦身份的知情人,周老将军与他完全不同,他是真真把周彦当做姑娘家一般呵护着她长大的。
不过如果他呵护周彦的时候嗓门能小一些,说不定周彦并不会像现在这样避之唯恐不及。
提到周老将军,周江水也默默扶额,但还是将此事答允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冗杂繁琐的备礼流程。
介于周彦和长公主二人都还未开府,婚后二人如若还一同住在将军府或宫中定有诸多不便,皇帝贴心的赐了一座长安城最繁华的一条街旁的空闲府邸给二人,稍加改造当做日后两人成婚后的驸马府。
站在驸马府前,周彦静静看着门楣正中悬着的鎏金匾额。
上面刻有皇帝御笔亲书“靖安府”三字,匾额边缘绕以九龙浮雕,以彰显皇恩,下面是络绎不绝布置府邸的家仆们。
她暗自思忖,就如今这成婚前的排场而言,这长公主不愧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公主。
自己日后与她相处时可要当心,万万不可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