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烟雨朦胧。
李瑾瑜站在画舫船头,望着细雨中的小桥流水,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她心中惦记着京城的楚清漪,更忧心眼前发现的贪腐大案。
“公主,苏州知府求见。”侍女禀报。
李瑾瑜收敛心神,恢复公主威仪:“传。”
苏州知府王大人躬身入内,神色惶恐:“臣叩见公主殿下。不知殿下召见,有何吩咐?”
李瑾瑜冷冷道:“王大人,本宫查阅账目,发现苏州府库赈灾粮款有大量亏空。作何解释?”
王知府冷汗直流:“殿下明鉴,今年水患严重,赈灾开支巨大。。。”
“哦?”李瑾瑜挑眉,“那为何本宫在城外看到大量灾民食不果腹,而城中几家粮店却囤积居奇,粮价飞涨?”
她猛地一拍桌案:“更有人举报,你与粮商勾结,倒卖赈灾粮款,中饱私囊!该当何罪!”
王知府扑通跪地:“殿下冤枉!臣岂敢。。。”
“岂敢?”李瑾瑜冷笑,取出一本账册,“这是从你心腹师爷家中搜出的私账,上面清楚记录了你与粮商的交易!还要本宫一一念来吗?”
王知府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李瑾瑜心中并无喜悦。这只是冰山一角,根据调查,江南多地官员都涉及此案,且背后有京城高官庇护。
她立即下令将王知府收押,并继续彻查。
当晚,李瑾瑜接到楚清漪的密信,得知京城险情和忘忧散之事,又惊又怒。
“果然朝中仍有大鱼。。。”她喃喃自语。
更让她担忧的是,楚清漪在信中提醒:江南贪腐案可能与此有关,让她务必小心。
李瑾瑜沉思良久,决定改变策略。她明面上继续巡查灾情,暗中则调查贪腐案的京城背景。
这日,她假扮民女,悄悄来到苏州最大的粮店“丰裕号”暗访。
果然发现店内囤积大量粮食,价格高得离谱。更蹊跷的是,伙计闲聊时提到“京城来的大人物”,似乎与店东关系密切。
李瑾瑜正要进一步探查,突然被人从后捂住口鼻,拖入暗巷!
“唔!”她奋力挣扎,但对方力气极大。
眼看就要被拖上马车,忽然一声惨叫,挟持者应声倒地。
一个青衫书生站在巷口,手中折扇滴血——竟暗藏利刃!
“姑娘没事吧?”书生上前扶起她。
李瑾瑜惊魂未定:“多谢公子相救。。。你是?”
书生微笑:“在下林慕白,一介书生。恰巧路过,见姑娘遇险,岂能坐视不理。”
他打量李瑾瑜,忽然道:“姑娘并非普通人吧?这通身气度,莫非是。。。京城来的贵人?”
李瑾瑜心中一凛,表面不动声色:“公子说笑了,小女子只是普通民女。”
林慕白但笑不语,忽然压低声音:“殿下不必隐瞒,臣奉楚大人之命,特来相助。”
李瑾瑜惊讶:“你认识清漪?”
“楚大人对臣有知遇之恩。”林慕白道,“此地不宜久留,请随我来。”
他将李瑾瑜带到一处僻静宅院,才表明身份:他原是楚清漪在边关时的幕僚,深得信任。此次特意被派来江南协助公主。
“楚大人担心殿下安全,特让臣暗中保护。”林慕白道,“据臣调查,丰裕号的背后是京城户部侍郎刘启明。”
李瑾瑜震惊。户部侍郎是朝中重臣,竟与江南贪腐案有关!
“不仅如此。”林慕白神色凝重,“刘启明与已故的杨文渊往来密切,很可能也是杨党余孽。”
李瑾瑜心沉了下去。看来这张利益网盘根错节,从京城到地方,无处不在。
在林慕白协助下,李瑾瑜很快查到更多证据:刘启明不仅涉及江南贪腐,更与忘忧散走私有关——大量忘忧散通过漕运从江南流入京城!
“必须尽快将这些证据送回京城!”李瑾瑜决定亲自押送证据回京。
然而就在出发前夜,驿站突然起火,存放证据的房间恰被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