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显然是听说了消息,特意过来“捧场”的。她装模作样地欣赏着画作,最后停在《共生》那幅最大的画前,看了很久。
然后,她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故作惊讶地提高了音量,对着身边的同伴(实则是对着周围所有人)说:“咦?这幅画……看着很特别啊。这纠缠的线条,这暖昧的色彩……我怎么觉得,这不像是在表达什么突破束缚,倒像是……某种不可言说的女性之间的情愫呢?”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展厅里,却显得格外刺耳。
瞬间,周围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带着各种意味的探究和好奇。
苏晴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指紧紧攥了起来。
父母也听到了,母亲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林静薇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她正要上前,另一个声音却先响了起来。
是画廊主程先生。
他笑着走过来,挡在了张薇和画作之间,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位女士的解读很有趣。艺术的美妙就在于它的开放性。不过,《共生》这个系列,更核心的表达在于个体生命在困境中寻求联结和光芒的普遍性体验。苏晴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原始的力量感,才是打动我的关键。”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回了艺术本身,拔高了立意,化解了那份险恶的揣测。
张薇还想说什么,程先生却不给她机会,继续对着周围的人说道:“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这边的创作手稿和阐述,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众人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
林静薇走到苏晴身边,轻轻握了一下她冰凉的手,低声道:“别怕,没事了。”
她的手温暖而有力,瞬间驱散了苏晴的恐慌。
张薇自讨没趣,悻悻地走了。
但这场小小的风波,却像一根刺,扎进了某些人的心里。母亲看着那幅《共生》,眼神变得更加复杂和忧虑。
个展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好几幅作品被预订,苏晴也在圈内获得了不小的关注。
但喜悦之余,那短暂的风波提醒着她们,外面的世界,并不总是充满善意。她们的“共生”,依然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解读。
回家的路上,车内异常安静。
母亲望着窗外,忽然轻声说了一句:“那画……以后还是少画点那样的吧……免得被人说闲话……”
苏晴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林静薇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从后视镜里看了苏晴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安抚,然后平静地对母亲说:“妈,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好的作品,经得起各种解读。”
母亲沉默了下去,没再说话。
无形的硝烟,并未完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