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昤把幕后黑手是谁告诉了阿耶阿母,至于要怎么做她就没管了,好觉睡到天亮,一起来就开始操心施粥的事。
姬府外搭了个小棚子,遮住了煮着粥的大锅,听说了此事的乞儿们纷纷赶了过来排着队等着领粥吃。
“谢谢三娘子,谢谢三娘子!”
感谢的话一句又一句,姬昤听了太多太多,因为填不饱肚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一大早就搭起来的棚子,姬昤施粥施了一上午,直到中午时分来领粥的人才渐渐少了,可见建康城有多少流民乞儿,这还是国都呢。
“娘子,您歇着,后面都让奴婢来吧。”月栀心疼地说道。
“好,我就在旁边。”姬昤走到旁边,揉了揉自己的手。
她竟从未想到建康城有这么多人连饭都吃不起、吃不饱,那皇帝老儿都在做什么?!
姬昤很气愤,一个抬眸却瞧见两人朝自己走来。
少年笑容温润如春风和煦,举手投足之间还带着些贵气。
他身后跟着一不苟言笑的男子,身形瘦长,姬昤注意到他的虎口还有老茧,是个练家子。
姬昤没有开口,只是直勾勾地看着少年。
少年微笑,走到姬昤跟前时才止步。
月栀警惕地回到了姬昤身边待着,时刻注意着来人的一举一动。
“姬三娘子大善,在下佩服。”少年声音清脆,听着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姬昤点了下头,淡淡笑了下,眼神却落在少年腰间的玉佩上,那是皇家的玉佩。
“三皇子此刻不在太学却在姬府外所为何事?”姬昤问道。
少年正是当朝三皇子,年十六,宫中贵人之子。
三皇子脸上笑容更甚:“姬三娘子聪慧又如此心善,在下甚是钦佩,今日之事听闻姬府三娘子施粥,便过来瞧瞧,兴许我们能成为朋友。”
“朋友?是……”姬昤微微俯身凑近了些,轻声道,“要命的那种吗?”
三皇子脸色不变,淡定道:“三娘子说笑了,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莫不是这其中有何误会?”
三皇子目光诚挚,看向姬昤的眼神是那么清澈。
姬昤轻笑一声,直起了身子。
“既如此,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三皇子,您时间宝贵,就不要浪费在我这儿了,请便。”姬昤保持淡淡的微笑,伸出一只手,示意他自行离开。
“你……”三皇子身后的男子上前一步,神主要拔腰间的佩剑了,不过被三皇子拦了下来。
三皇子也不恼,眉头微皱,眼尾向下耷拉,瞧着还有些可怜,他道:“我与三娘子无冤无仇,为何三娘子却……有些讨厌我?其实你我二人年龄相仿,更应该聊得来才是。”
“我呢足不出户的,难得出几次门也只是去寺庙道观里烧香祈福,我这人无趣,与三皇子应当没什么好聊的,也聊不到一起去,苦了您一番好心了。”姬昤耐心拒绝着。
三皇子垂眸看着姬昤那伸出请他走的手,也不再多说什么,否则显得他纠缠不清。
“既如此,今日我便先行离开了,日后有缘再见。”三皇子说罢带着手下离开了。
待三皇子二人走远,月栀才小声地询问姬昤:“娘子,咱们与这三皇子相熟吗?我怎么感觉他很想跟您套近乎呢?”
“你的感觉没错。月栀,日后若瞧见了三皇子的人远远就要走开,记住了吗?”姬昤说道。
月栀连连点头:“月栀记住了,一定离得远远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三月,草长莺飞,春风送暖。
英兰苑。
姬昤放下笔,将一封封信塞入信封中交给一旁的月栀,一边说道:“阿兄们也到了地方了,把这两封信送去吧。”
月栀接过信封,应了声,然后出了屋子。
姬昤叫上冼英和杨妙真二人三人一起出了姬府。
路上行人纷纷,五颜六色的油纸伞交错而过,只听得细雨落下的声音,清脆动听。
“唉,你们听说了吗?冯翊郡粟邑县出了个将才打退了好几波匈奴,陛下好像要封他当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