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诗华推开初一(3)班的门,见到教室里有几个女生围着傅蓉凑在一起,发现是她进来,互相使个眼色,默契地噤了声。等她拉开椅子坐下来再去听,她们似乎已换成了其他话题,聊的好像是某部正在热播的网剧,不知说到哪个情节,突然异口同声地尖着嗓子感叹道“好~甜~啊~”,声音腻得像吞下了一口猪油。
其实她知道对方刚才在议论自己,即使隔着一扇门,“肌肉华”三个字以及伴随其后的哄笑声还是隐约传了出来。这几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给别人起绰号倒是颇具天赋,就像卖猪肉的被叫做“猪肉荣”,光头的成了“光头强”,而她的个人特征搭配上名字就得出了“肌肉华”。
问题是她根本就没有一身腱子肉——赵诗华窘得只想当即脱下身上肉粉色的羽绒服,就是因为这件衣服上一格一格的肉色方块,才导致自己远看起来像个裸着上半身露出八块腹肌的彪形大汉。
然而她也只能恨恨地想一下而已,梅州这几天下了雨,听说山上有些地方甚至还下雪了,阴冷的寒气直钻进骨头,连羽绒服都挡不住;再说了,这件外套是今年春节刚买的,妈妈是绝对不可能会答应再买一件的。她不甘心地往里缩了缩脖子,把耳朵也藏到厚厚的领子里,希望借此屏蔽掉些许寒意以及刺耳的杂音。
初一下学期才刚刚开学,自己却好像在忽然之间就被踢出了朋友群。
说起来的话,还是得绕回到“武术”这件事上。
赵诗华小时候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婆家,直至入学年龄才被领回城里。刚上学那会儿,她因为太顽皮不服管,上课又总是坐不住,一度被老师诊断为“小儿多动症”,而抢了心理医生饭碗的老师所开的药方却是:“课后去上个兴趣班消耗消耗精力吧。”
恰逢那个年代各类武侠剧、仙侠剧霸占着各大电视台,无论跳到哪个台都能看到舞刀弄枪、行走江湖的侠士。大侠们太火了,以至于连她家所在的普通住宅区都沾了仙气,跟风办起武术培训机构。也许原因并不在此,但总之年幼的赵诗华就是这么认为的。
她每天放学经过时都会在店门前逗留一会儿,想象着自己只要进了门,就能像海报上不知是李小龙还是黄飞鸿练得一身绝世武功。本来这些不切实际的想象顶多只会在小孩子的脑海中逗留一阵子,最后随着意识到圣诞老人不可能存在于真实世界上而烟消云散,或者是发现电视里的主人公其实都偷偷吊着钢丝飞檐走壁而彻底幻灭。
然而碰巧赵爸爸某天路过店门口,跟里头的老板兼教练聊了几句,就立马被“女孩子练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保护自己,以后还能中考加分、高考加分”给俘获了心。赵爸爸是那种想起一出是一出的类型,当场就拍脑袋决定回家取钱报名。
当家的赵妈妈却是精打细算型,否则他们家的快餐店一天开上二十四小时估计都赚不到钱。不过她顶得住赵爸爸的心血来潮,却受不了小女儿的软磨硬泡,再加上武术教练又发射了一枚名为“一次性缴够一年学费便可享受七折优惠”的糖衣炮弹,赵家最后一道守财的防线也被攻破了。
赵诗华到现在还记得爸爸领自己去报名的那一天,因为太过兴奋,浑身的力气竟无处施展,她直接在楼底下的草坪上翻了一个又一个筋斗,完全就是一只花果山的小皮猴。而这只小猴子,马上就要登门学艺了。
虽然那家武术机构并不是多正规,传授的拳法招式其实与广播体操的本质无异,无非是配合上“哼哼哈嘿”喊得起劲,显得像那么回事罢了。可是赵诗华才管不了那么多,她起码是有师父的人,可不像某些人,披着床单拿着扫帚就在家里装大侠。
凭借一身像模像样的功夫,赵诗华从一个乡下的土包子晋升成为班花的保镖、公主的骑士,在女生堆里很是吃得开。她不仅仅是陪着王子童一起上厕所的常客,还时常在过家家的游戏里扮演诸如国王、皇上之类的男性角色。
除此以外,女孩子们也仗着自己有“武林中人”的保护,跟对面的男生斗得其乐无穷。毕竟赵诗华握握拳头装装样子,就已经吓跑了半数身高和力气尚且不占优势的男孩子们。
可惜到了小升初时,赵诗华因成绩一般,只上了本地的一所普通初中,跟绝大多数的同学分道扬镳,其中也包括了她当时最好的朋友王子童。
到了新的环境,她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跟女生相处,性格依旧大大咧咧而又耿直爽快,却不知为何再也不受新的女生群体的待见。她们开始笑话她的男孩子气,嫌她粗鲁跟个莽汉似的。连外号也从“小飞侠”之类的可爱称呼换成了不带女性色彩的“罗汉”“铜人”,简称“铜锣”,到后来连做人的资格都被抹掉,直接退化成了“金刚”。
寒假过后回校的第一周,气氛明显急转直下。不仅仅班上以傅蓉为首的一群女生跟她说话时变得阴阳怪气,其余女生似乎也为了不得罪傅蓉,而避免在公共场合跟她过于亲近。
赵诗华感到莫名其妙的,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甚至还被回了一句“你自己心知肚明!”总不可能是因为过年时她在大街上撞见傅蓉挽着一个不认识的男生,过去打招呼时说了一句“哇!你居然化了妆!”有关吧?
她原本以为自己是可以毫不在意他人的,毕竟有武术防身,实打实的“走遍天下都不怕”。最后才发现,拳脚工夫固然可以抵挡住实际的攻击,对言语的伤害却束手无策。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其实老祖宗早就警告过她了。真可笑,明明理论上自己打架最厉害,却根本打不到她们和他们。
如果要打比方,武术就像是船上的帆。
在小学时,扬起的风帆是最大的助力,让她一路顺风顺水地航行。而到了初中,风向转变,风帆反倒成了巨大的阻碍,可是逆着风还是要前进,赵诗华别无他法,只能放手。她收起船上的帆,如同蜗牛在遇到危险时缩回到脆弱的壳里,沉默地等待风暴的过去。
但她至今为止都想不明白,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方向。
或许是从少女们都开始在意起自己的形象开始。初中的女生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风风火火,一个个都从小燕子摇身一变成了温婉的紫薇。在她还一如既往地随便套上宽松的T恤和短裤就出门时,周围的女孩子已经在为挑选哪条连衣裙、搭配哪双鞋子而头疼了。
又或许是从她和好朋友王子童考上了不同的初中开始。没有了她的保护,王子童照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而失去了王子童的青睐,她就犹如失宠的妃子被打入冷宫,连宫女也瞧不起。
或许还要更早一点,早到她坚信武术就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打着“少林少女”的旗号便可以天下通吃。别人说她打架厉害,她就顺着别人的心意去揍上几拳,到后来因为玩得太欢,时不时疯得越了界,锄强扶弱的英雄一翻脸就成了仗势欺人的恶霸,甚至还一度有传闻说什么大姐大看她不顺眼,要把她好好教训一顿之类的。天知道她虽然自诩武术高强,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打过架。
于是乎习武的赵诗华一时便成了班上女生们眼中的异类,哪怕她愿意自废武功融入群体,却似乎也为时已晚。她小时候还曾真的以为自己能够呼风唤雨,哪知道风雨岂是她可以呼唤而来的。
赵诗华无力改变风的方向,便缩成小小的一团,被暴风雨裹挟着,一天一天地数着日子熬过去。她还以为升上了高中,一切就会平息下来,却不曾料想到,风平浪静之处反而是风暴的中心——在那里,赵诗华遇见了来自过去的关一夫。
赵诗华愣愣地抬起头,望见教室最后一排的邵一夫正和李修平在聊天,大概是说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乐得邵一夫连连拍了两下手掌,可真是会捧场。调换完座位后,他们俩现在成了同桌,邵一夫再也不用特地跑到教室另一头去找李修平碰面了。
“诗华,你数好了吗?我这边有97张,你第一次是数对了的。”朱妙妍把纸抖齐,却发现身旁的赵诗华跟发呆似的动作停滞了下来,“你在看什么?”
朱妙妍说罢探过头来,吓得她一把盖住数到一半的表格,两人大眼瞪小眼地对视了半天,最后赵诗华勉强找了个借口:“不好意思,我的手有点出汗了,怎么数都数不对……”
“没事,刚才我也数过了嘛,97加上111——208正好,”朱妙妍怕赵诗华又来帮倒忙,赶紧抱起两摞表格溜之大吉,“那我去交了啊。”
赵诗华犹如脚踩着棉花似的回到了座位上,一时仍接受不过来眼前的现实。本应是一个“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场景,她却既没有感动得泪流满面,更没有激动到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