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愿将腰下剑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 公子养马(第1页)

公子养马(第1页)

徐北枳便道:“怎么死的?”

他皱着眉,一脸烦忧的神情,对高静忠的回答不出意外。

从他登基以来,这宫里杀的杀,死的死,似乎人命只是如那案板上的鱼肉一般,不过如今他也早已习惯,反正谢峥会替他处理这些事。

底下高静忠继续恭敬道:“回陛下,他擅自殴打囚犯,已经依法处死了。”

他说完,徐北枳没有说话,朝中也暂时陷入沉默。

众人心里都有着各自的算计,这人一死,便死无对证,林天卿究竟是否如他所言辱骂首辅和陛下,已经无人可知。

安智隧手中持笏,两只眼朝四周张望,又看了眼谢峥,率先打破了沉默,道:“陛下,依我看,这林天卿大逆不道在先,便是用了刑也是应该的。”

刚说完,于利便反驳道:“安尚书,你这话说的便有失偏颇了。且不论他是否真的出口辱骂,就算他真的犯了死罪,也是应当有陛下做决裁的,小小一个内缉司,怎能绕过陛下做决定呢?且此子虽年轻气盛,笔下却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顿了顿,看向谢峥。

谢峥也抬起眼,迎上他的目光。

于利此人,从跟在先帝身边时,就对他颇有介词,如今先帝去了,他成了礼部尚书,也成了反对他的首要朝臣。

两人之间剑拔弩张,于利冷哼一声,转过头去,开口道:“那份所谓大逆不道的试卷我也看了,不知朝中各位是否知晓他写了什么?”

他看了一圈,见众人不语,继续道:“那就由老夫来告诉各位。此子在卷中所写,不过两点,一道首辅谢峥,权势滔天,穷兵黩武,一道我国百姓,民不聊生,灾祸四起。诸位可觉得听着,可觉得有道理?谢峥自谓先帝左膀,而如今安南王已去,朝中再无人与他相对,且陛下年幼,诸多要事还要与谢峥商量。且再看我朝对外征战不停,战俘成批送往诏狱,中途流窜,后又致狱中暴乱,众多囚犯越狱。皇城之外,各地百姓历经动乱,水灾、饥荒、地动……连年四起,皇城之内,看似歌舞升平,实际也早已破败不堪。如此一来,林天卿究竟是大逆不道,还是实话实说,我相信诸位在心中已经有了评判。”

座上,徐北枳眼皮开始打起瞌睡,于利这话,他听了没有十遍,也有八遍。

他无心再去听,便懒懒撑起头,只当作一群老头子在吵架。

果然,待于利说完,李劲眉间一个川字早已清晰无比,他气道:“敢问于尚书可有亲自前往战场?”

于利见这兵鲁子开始说话,冷哼不做回答。

李劲继续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我朝地处中原,但前有狼后有虎,若不外扩拓边,便只能是敌进我退。于尚书未曾去过边疆苦寒之地,只是在皇城中享受送到嘴边的胜利,简直是纸上谈兵,得了便宜还卖乖!”

“你!”于利愤然,指着他说不出话。

钱附见于利落入下风,瞧了瞧跪下地上的高静忠,心中起了一计,道:“李尚书说得有理,可家国之事,本就有内外之分,如何能要一个朝中臣子,既能在朝中鞠躬尽瘁,又能上战场奋勇杀敌呢?如今首辅大人在朝中为陛下分忧,我一介文臣,自是不如大人懂得御兵之术,可身为户部尚书,对科举考试还是有几分了解的。不知诸位是否还记得六年前那场科举舞弊案。”

话题不知为何突然转到了科举上,徐北枳看了眼谢峥,见他面色不改,只是静静地听着这群人继续各说其辞。

他换了只手,继续撑头,亚父既然觉得没事,那他也觉得没事。

钱附继续道:“没记错的话,当年科举正是由谢大人主持的。那场科举中,考官泄露试题,众多考生被牵扯其中。后经司理院御使判案,将罪名定在了安南王的表侄身上,跟着一起受罚的,还有一众无辜考生。”

“首辅大人,”钱附看着他,“你可知当年有多少考生牵涉其中?”

谢峥冷眼看他,道:“当年之事,牵扯众多,便如缠绕的结,解不开,只好斩断,这样才能不让舞弊之风侵染科举。”

钱附料到他会这么说,道:“大人身为一国首辅,说的自然有理。可这样便可让无辜之人受以极刑,革去功名吗?当年科举的考生名册上,高提督的名字就在其中。他一介寒门出身,本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贡院内一改命运,可不料飞来横祸,被牵扯进这场舞弊之案。如今成了阉人,还为大人您效力,这说来可真是荒唐呐。”

他语气戏谑,侧目看着谢峥,待他说完,跪地的高静忠便成了众矢之的。

徐北枳听着来了兴趣,问道:“高提督,他说的可是真的?”

高静忠匍匐在地,始终没有将头抬起。

他语气平静,道:“回陛下,确有此事。但那已是陈年往事了,奴才心中并无怨言,只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这话讨巧,徐北枳道:“很好。”

总算有个明事理的,没有张了嘴就要向他伸冤。

于利却道:“陛下,先帝在时,虽以武治天下,可他张弛有度,不似如今这般出格。且这科举之事,有了前车之鉴,如今万不可对林天卿一事草率处之。望陛下三思。”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