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妹妹后,顾言蹊立刻投入工作。他登录了一个加密的云端服务器。里面是他过去三年,利用魏擎提供的资源和傅斯渊项目的便利,悄然布局的海外资产和商业网络。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家注册在开M群岛、名为“YanCapital”的离岸投资公司。它通过极其复杂的股权结构,控股了一家位于D国M尼黑、濒临破产的小型高科技公司——“菲尼克斯自动化公司”。
这家公司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几项核心专利:
一项关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自适应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能让机器臂在复杂环境下更智能、更灵活地运动。
一项关于“高精度微型化力反馈传感系统”的设计:这对于机器人手臂的精细操作至关重要。
几项关于“低功耗、高集成度电机驱动芯片”的架构设计:这是机器人核心的“小脑”,决定了其性能和能效。
这些专利,恰好与“北辰计划”中智能仓储和精密装配环节的某些边缘需求潜在相关。顾言蹊早在“北辰”筹备初期,就以其毒辣的眼光发现了这家被埋没的公司和这些专利的潜力,并利用“YanCapital”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和债转股的方式,悄然成为了其实际控制人。
如今,这家公司和这些专利,成了他翻身的唯一资本。
他通过加密通讯,联系了菲尼克斯公司留守的负责人——一位同样不得志的技术天才马克斯。
“马克斯,我是Yan。”他的声音冷静而权威,“从今天起,终止所有现有订单。召集所有愿意留下的核心工程师,我们需要立刻转向。”
屏幕那端的马克斯既惊讶又疑惑:“Yan先生?转向?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可转向的?我们的专利虽然不错,但缺乏应用场景和资金……”
“人工智能嵌入式精密执行器。”顾言蹊斩钉截铁地说,直接抛出了深思熟虑后的方向,“或者说,智能协作机器人手臂。利用我们现有的轨迹规划算法、力控技术和芯片设计基础,开发一款模块化、易部署、成本具有竞争力的轻型机器人手臂。”
他脑中快速勾勒出蓝图:“初期目标市场,锁定在高端实验室样品处理、精密电子产品组装和小型智能仓储分拣。这些场景不需要重载,但对精度、灵活性和智能化要求极高,正好能发挥我们算法的优势,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
马克斯在短暂的震惊后,技术人员的血液被点燃了:“理论上……我们的技术储备确实可以支撑这个方向!但这需要整合机械设计、算法优化、芯片流片……这需要时间和大笔资金!”
“时间挤出来,资金我去找。”顾言蹊的语气不容置疑,“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在我抵达慕尼黑之前,完成所有技术资料的梳理和初步的方案可行性评估。”
他挂断了通讯。
他看着窗外异国的天空,眼神坚定如磐石。他必须让“菲尼克斯”活过来,必须将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专利和设计,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和技术优势。
他不仅仅是在创业,他是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武器——技术和对未来的洞察,为妹妹的生命续航而战。每一步都走在悬崖边缘,但他已无路可退。
D国,M尼黑。
顾言蹊以“Yan”的身份,踏入了“菲尼克斯自动化公司”——一家濒临破产、但拥有一些独特资产的小公司。办公室狭小简陋,仅剩的几名员工脸上写满了迷茫与不安。
他没有浪费时间。第一次全体会议,他站在一块白板前,身姿挺拔,眼神冷静而锐利,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权威感自然流露。
“我是Yan,公司的新负责人。”他开门见山,流利的德语不带丝毫口音,“过去的日子结束了。从今天起,公司更名为‘枢光科技’。我们的方向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密运动控制与执行器。”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自适应抓取算法、高精度力反馈控制、模块化关节设计。
“具体来说,我们的第一个产品目标,是开发一款低成本、高精度、易于编程的轻型协作机器人手臂。”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位核心工程师,特别是那位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技术天才马克斯,“我知道,市场上已有巨头。但我们的差异化在于:基于我们自有专利的、更高效的电机控制算法和独特的结构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将成本和功耗降低30%以上。”
一位工程师忍不住质疑:“Yan先生,这目标太宏大了!算法、机械设计、电机驱动、软件生态……这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和顶尖的人才!而我们……”他环顾四周,意思不言而喻。
“算法和核心设计思路,我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顾言蹊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马克斯,我记得你们之前为汽车生产线设计过一款失败的柔性抓手,但里面的非标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和故障预测模型很有价值。我们要做的是迭代它,让它更通用、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