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叙在项目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他凭借其深厚的古建专业知识背景和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主要负责的是:
牵头古建数据解读与建模小组的组建和协调工作,确保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包括高精度遥感影像、传统测绘数据、繁杂的历史档案记录、详实的现场勘查报告等)能够被有效整合、交叉验证、准确解读,为整个评价体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石。
尤其重要的是,他对融合后的遥感数据进行了极具深度的古建特征提取和专业解译,将其成功转化为评价模型可直接利用的关键动态参数(例如屋顶局部变形趋势监测、墙体微裂缝识别与风险评估、植被根系侵蚀范围评估等)。他的专业解读,极大提升了遥感数据在实际评价应用中的精准度和实用价值,这是纯技术算法无法替代的。
我们二人在各自负责的领域都力求做到专业精深,并在核心环节(如评价指标与多源数据的动态映射关系确立、模型验证与迭代优化)上紧密协作,深入讨论,才最终达到了您所说的‘珠联璧合’的效果。林叙的专业素养、严谨态度和对项目的巨大贡献,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一环,不可或缺。
发送完这条长长的、措辞严谨又不失诚恳的回复,沈知时仿佛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轻轻放下手机,长长舒了一口气,肩膀也随之松弛下来。
他转过头,看向一直安静旁观的林叙,眼神里带着完成一件大事后的轻松,也带着一丝征询的意味:“这样回复可以吗?关于分工那块,我重点突出了你在数据整合和解译方面的核心贡献,希望能更清晰地反映你的工作价值。”
阳光已经完全驱散了房间裡最後一絲昏暗,暖洋洋地鋪滿了半個客廳,連空氣中漂浮的尘埃都变得金光闪闪。
昨夜风雨的痕迹似乎已被彻底抹去,只留下雨後格外清新的空气和满室的宁静祥和。
林叙看着沐浴在璀璨晨光中的沈知时,看着他眼底明亮而温暖的光芒,耳边回响着他刚才回复中那些对自己专业贡献清晰、有力又不带丝毫施舍意味的陈述——那不仅是对导师的说明,更是对他林叙个人能力的再次确认和公开背书。
那份长久以来盘踞在心底、如影随形的沉重孤独感,在这一刻,仿佛被阳光蒸发了一般,被一种全新的、名为“我们”的紧密联结和彼此成就的深刻满足感所取代。
“非常好,表述得非常清晰、准确,也完全解答了孙老师可能的疑虑。”林叙用力地点了下头,语气诚挚,目光坚定地回望沈知时,“谢谢你,知时。”
这句感谢,含义深远。
既为他在回复中的仗义执言,不吝赞美,也为这份刚刚建立起来的、建立在坚实专业尊重和微妙情感信任基础上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沈知时笑了,那笑容轻松而明亮,如同窗外毫无阴霾的晴空。他站起身,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筋骨,关节发出轻微的脆响,然后自然而然地向着依旧坐在沙发上的林叙伸出手,掌心向上,手指修长干净:“走吧,小林博士。孙老师都发话了,让我们这几天好好休息,养精蓄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
他故意拉长了语调,眼中闪着活泼的光,“填饱肚子!想吃什么?我请客,庆祝项目获得高度评价,也庆祝……”
他话语微妙地顿住,看着林叙微微仰起脸看向他的眼睛,那笑意逐渐加深,浸染了更多的温柔,“庆祝这值得纪念的新的一天。”
林叙看着伸到面前的那只手,骨节分明,温暖而有力。他又抬头看看逆光站着的沈知时,他整个人仿佛被阳光镀上了一圈耀眼的金边,笑容灿烂得让人几乎无法直视。
几乎没有犹豫,他抬起手,稳稳地握住了那只等待他的手。掌心相贴的瞬间,传来的温暖干燥的触感,比此刻沐浴全身的阳光更让人觉得熨帖和安心。
“都好。”他借着他手上传来的力道站起身,嘴角扬起的弧度温暖而舒展,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感到惊奇的、久违的、心安理得的松弛感,“听你的。”
两人简单地洗漱完毕,一前一后走出公寓楼。晨间的空气清新得发甜,带着昨夜雨水彻底洗刷过的干净气息,沁人心脾。
路边郁郁葱葱的小叶榕上,蓄积的雨水珠偶尔从宽大的叶片滑落,“滴答”一声,精准地砸在人行道旁的积水洼里,激起一圈圈不断扩大的、透明的涟漪。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间隙,在地上投下斑驳晃动、如同碎金般的光影。
他们并肩走在尚未完全被喧嚣占据的街道上,身影被低角度的晨光拉得很长,时而在前方亲密地交错重叠,时而又因步伐变动而短暂分离。
林叙偷偷地、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边半步之遥的沈知时,他正微微眯着眼,仰头感受着阳光落在脸上的暖意,嘴角噙着一抹轻松而惬意的笑意,侧脸线条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
这一刻,林叙感到内心某种紧绷已久、连他自己都早已习惯的硬块,正在这温暖的晨光与安宁的氛围中,一点点地、缓慢地融化、瓦解。
街角那家熟悉的早餐店已经开门营业,蒸笼垒得高高的,冒着腾腾的白色蒸汽,带着面食特有的香甜气息。
金黄的油条在翻滚的油锅中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焦香;浓郁的豆浆香气混合着油炸食物的味道,弥漫在清晨微凉的空气里,构成最具烟火气的图景。
系着围裙、面容和善的老板娘看到他们并肩走来,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熟稔地高声招呼:“两位老师,今天难得一起啊!还是老样子?”
沈知时笑着点头回应,然后侧过头,眼神明亮地看向林叙,带着点戏谑重申:“别忘了,今天可是我请客。”
林叙看着他刻意强调的模样,也不由得失笑,顺着他的话说道:“那你可要破费了,不知怎么,今天饿得感觉能吃下一头牛。”
两人选择了靠窗的那个老位置坐下。明媚的阳光透过擦拭干净的玻璃窗,毫无阻碍地照射进来,在铺着简单格纹桌布的桌面上,形成几块明亮跳跃的光斑。
沈知时极其自然地拿起茶壶,用热水烫洗着两人的碗筷,然后替林叙摆放好,动作流畅得仿佛已经这样做过千百遍,成为了某种无需言说的仪式。
等待早餐上桌的短暂间隙,沈知时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干净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稳定,那是他陷入思考时的习惯性小动作。
林叙安静地看着他那双正在轻敲桌面的手,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手指修长而骨节分明,是一双既能在键盘上行云流水地敲击代码,也能在复杂的工程图纸上细致描摹、标注的手。
“关于孙老师提到的后续平台构建的可行性问题,”沈知时突然停下敲击的动作,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专注,望向林叙,“我在想,或许我们可以不急于求成,先从一个规模较小、但代表性强的试点区域开始,把数据接口和模型适配的问题在实际环境中跑通,积累经验……”
林叙认真地听着,偶尔在他停顿的间隙,补充一两点自己的想法,或是提出一个关键的数据难点。
他们之间的对话流畅而自然,观点相互碰撞、启发,仿佛两个精密齿轮的完美咬合,发出和谐的声响。
在这个过程中,林叙再次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源于智力共鸣和专业上的高度默契,以及……某种更深层次的、心灵上的相互吸引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