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穿成科举文男配的对照组 > 011(第2页)

011(第2页)

贺景辞毕竟还要在书院读书,贺大人即便已然官居四品,但对着侄儿的学校领导依然客气:“都说这桂树是极好的意头,长势越盛,书院学生前程也就越好,几年不见,这桂树长得倒是越发好了。”

他的话音刚落,就见到在座的学院先生们脸上都闪过一瞬间的尴尬。

毕竟学院这两年升学率是肉眼可见的下降,大有一种要击穿谷底的趋势,院长听得这话差点丧失了表情管理,险些没有绷住。

李笙适时巧妙转换话题为几位介绍了苏宜,说她是这一届他带过的书法的最好的学生,今日可以帮着两位大人和院长抄诗成册。

苏宜终于明白了李笙将她带来的目的。

今天算是在书院组织的小型的雅集诗会,历史上最出名的便是由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兰亭聚会。

这年头大户人家附庸风雅,不爱看千篇一律的印刷书籍,也会专门雇佣写字好的后生给自己抄书誊字,唤作“佣书”,是一种雇佣关系。

而李笙此时将她唤来,更像是后世导师让学生帮忙做点活,性质并非如此。

能在这些人跟前露脸,是全校师生都求之不得的事,苏宜也知道,李笙这是心里实打实的想着她,也对他投以感激微笑。

苏宜给各位师长行礼过后便在垫子上坐下来,废话不多说,开始研墨铺纸,进入打工人状态。

还不待付大人开口作序之际,又有两个年轻公子赶了过来。

前面那个风风火火,一上来就感叹车子拨缝误了时辰的是贺景辞,后面那个一身白衣的翩翩少年苏宜却不认识。

不等贺大人出言训侄子,付大人率先出声道:“就是私人聚会,无妨。都别站着了,景辞,祈安,过来坐。”

苏宜呼吸一滞。

原来跟在贺景辞身后的那个少年,就是原文男主盛祈安。

即便只是已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却已然有了洞澈而清明的眼睛,谦谦君子的做派和温润如玉的气质,也难怪朝堂上下都会对其不自觉的亲近和信任。

作为宁王的鹰爪,苏缜站在盛祈安的对立面,几次三番迫害于他,宁王被圈之后也落得流放岭南的下场。

后来原身出嫁之时,送亲队伍正好遇上盛祈安的轿撵。

彼时宁王已倒,盛祈安作为正三品朝堂新贵,可谓是如日中天,而原身要嫁得只是忠顺伯府旁支,夫婿无官无职,还是作为继室入府,如果盛祈安念着之前和苏缜的仇怨,开口为难于她,不光当时的苏宜会非常难堪,甚至夫家听闻两方过节后,怕得罪盛祈安,会有休弃原身的可能。

盛祈安了解情况后却只是平和道,新妇是从前在金陵读书时同窗家中长姐,今日得见也是缘分。在祝过新人琴瑟和鸣,百年好合后,吩咐身边随侍递上礼金不说,还示意车夫退后,让送亲队伍先过。

也正因如此,原身夫家不再担心苏宜受到弟弟牵连,被盛祈安一系打击报复,婚后对她一直还算不错。

原文中的盛祈安有些现代法治思维,认为祸不及家人,尤其是苏缜那个一直住在乡里从来没有参与过政治斗争的无辜长姐,所以对原身一直客客气气。

虽然在奉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苏宜看来,这样的性格多少有点圣父,但也不能否认盛祈安是真正的君子,在朝廷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从不殃及无辜之人。

可惜他们两方是天然对立,否则官场上能有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应该会很安心。

盛祈安的目光看过来,不偏不倚地对上苏宜的眼睛。

这几日贺景辞总在家不经意地说起苏宜的好处,由不得人不印象深刻,又听贺大人说起她于书法一事颇有造诣,今日李笙特意邀她来誊录诗集,所以进场之后不自觉地注意到她。

苏宜并没有同他对视,只一眼后便匆匆别过头去。

可即便只有这一眼,盛祈安仍感知出来,苏宜望向他的眼神之中包含了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仿佛有过多年恩怨。

可他们明明只是第一次相见。

人都基本到齐后,众人开始进入正题,吟诗作赋的同时偶尔也会说起一些时事杂谈。

苏宜一心二用,运笔抄录的同时听着几人交谈,想看看能不能获取什么有用信息。

院长有些讨好地对着付大人笑笑,问起坊间都在传言的明年要开恩科之事,请付大人给个明示。

付大人神色一凛,语气也严肃认真起来:“说起恩科,我倒想起一事。上元县中竟有人未按《大周钦定考场条例》上报户籍,却于月前参加科考,刚刚过了县试。

他稍事停顿后,对陈院长道:“我派人一番查探之后才得知,该生姓段,竟是是贵校学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