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为了避免村里人掺和一脚,所以买家必须在市里有点关系。
这样在他愿意出大头建设煤矿的情况下,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估计对方的背景,村里干部都不会太反对他们之间的交易。
但同时,这人的关系不能太强劲,也不能太深入基层,跟镇上甚至村里的人扯上关系。否则买家在知道煤矿位置后,完全可以踢掉邢立骁,自己跟村里谈。
真要这样,就算余兰英夫妻有协议,也很难扛过村里和买家联合压价。
最后就是买家人品不能太差,不管对方是言而无信,还是过河拆桥,都可能导致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列出所有条件,余兰英眉毛不自觉皱起。
这些条件中,筛人厉害的看似是第一个条件,其实后几个条件更麻烦。
有钱是很难藏得住的,除了做灰色生意的,大多数有钱人不管是开店还是办厂,总有产业在那里。
规模大不大,效益好不好,稍一打听就知道了。
而关系是杀手锏,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暴露自己有哪些关系。人品更是难以考较,哪怕是长年累月的相处,也很难判断好坏。
如果他们时间充裕还好说,但这件事拖不得,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买家。这样一来,想找到符合所有条件的人就难了。
但考虑过后,余兰英没有急着减少条件。
先照着条件找呗,实在找不到再琢磨哪个条件能删,他们的时间虽然不充裕,但也没有赶到要今天就定下人选的程度。
至于买家要怎么找,余兰英直接问的邢立骁:“你认识的人中,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
她倒没觉得邢立骁一定认识身家上百万的大老板,但因为国营厂采购相对规范,需要煤都是直接联系煤矿,由煤矿安排运输,所以他的客户,基本都是开私营厂的。
虽然这些私营厂中,规模大的他基本只能见到燃料供应科或者锅炉房的人,但时间长了,多少能知道一些老板的情况。
反正他认识的人中没有完全符合条件的,他们还可以继续找其他人嘛。
邢立骁还真认识符合条件的人,很快说出个人名:“曲松岩。”
余兰英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干什么的,问道:“他是?”
“他是曲中味的老板。”
余兰英想起来了,她确实听过曲松岩的名字,但不是这辈子,而是前世。
曲中味是石城本地的一家私营酒厂,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因为酿造的白酒口感好,很快在省内有了名气。
尤其是石城范围内,这个时期普通人逢年过节走亲戚,都会提一瓶曲中味的白酒。
而在两年后,曲中味的名气会响彻全国。
大概是今年,央视广告部改革,开始进行“央视黄金时段招标”,拍卖《新闻联播》前后黄金时段广告。[1]
作为一家不知名的酒厂,孔府宴酒在夺得央视标王,广告登上央视黄金时段迅速走红,孔府宴酒这一年的销售收入也飙升到了九亿多。
孔府宴酒的案例出来后,央视广告价格跟着水涨船高,但次年竞争广告播放权的厂商也跟着成倍增长。
而其中最舍得出钱的,还是酒厂。
九五年,曲中味以六千多万的价格,抢得了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播放权。
等到九六年广告播出,曲中味迅速名声大噪,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规模也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