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一位人类学家撰写关于樱泽现象的研究论文,采访了上百位参与者。他在结论部分写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于用噪音证明存在。而樱泽村的人们选择了相反的方式??他们用沉默回应死亡,用重复对抗遗忘。
>共步行的本质,或许并非连接阴阳,而是教会活着的人如何与‘缺席’共处。
>死者并未归来,但他们留下的节奏,成了生者继续前行的节拍器。”
文章发表当晚,全球共有十二万三千人同步收听了H-∞,其中超过八万人赤足行走至少五分钟。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短视频:有人在日本公寓阳台踱步,有人在美国医院走廊缓行,有人在中国乡村小路上牵着孩子的手慢慢走。
而在所有视频的背景音中,都能隐约听见一句未曾录入官方版本的whisperedphrase(低语),仅持续0。3秒,出现在曲目第157秒处:
**“我在。”**
技术团队至今无法确认这段声音的来源。但它已被民间称为“第十三个频率”,传说只有真正需要听见的人才能捕捉。
又一年春分,樱泽村举行首次“跨代共步行”。新生儿、青少年、老年人三代同走,象征生命的循环。葵牵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婴儿缓步前行,孩子咯咯笑着,小脚丫一次次踩上感应板,触发一串清脆的提示音。
千穗站在终点迎接他们,手中捧着一本全新的登记簿。封面写着:
**《倾听者名录》**
翻开第一页,第一行字迹清晰:
>姓名:未知
>年龄:未知
>关系:姐姐
>留言:我现在可以说话了。
葵抱着孩子走过来,轻轻将他放在地上。婴儿摇摇晃晃迈出人生第一步,正好踩在那行字的投影之上。
感应板瞬间全亮,蓝光冲天而起,直贯云霄。
同一时刻,世界各地三十四个设有共步行路径的社区同时报告异常??所有设备在同一毫秒自动播放H-∞,且使用者普遍反馈“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科学家仍在争论背后机制。有人提出“量子纠缠情感场”假说,有人坚持“集体潜意识共振模型”,还有人认为这只是大规模心理暗示的结果。
但村民们不在乎。
因为他们知道,当一万个人以相同节奏行走时,世界就会暂时停下来听一听。
一步,两秒;停顿,一秒。
只要还有人在走,
那些被记住的脚步,
就不会真正消失。
它们藏在风里,躲在雨中,
蛰伏于每一次心跳的间隙,
等待某个清晨,
随着一首老歌,
轻轻叩响你的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