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信纸?好。”他高声道,“今日起,所有军饷、俸禄、工程款,皆以银元支付。但我要告诉你们??扛着箱子发钱的,是国家;而躲在暗处烧钱造谣的,是想让你们重回饥寒交迫的旧世!”
人群渐静。
他又宣布:“即日起,开设‘科技储蓄银行’,百姓可用铜钱、银元兑换‘技术股’,投资铁路、电站、船厂等项目,年息不低于八厘,十年后可上市交易。你的存款,不再是死钱,而是国家进步的股份!”
三日后,挤兑潮退去,银元回流银行。《开封日报》头版刊发社论:《谁在害怕未来?》
五月十三,首段“代州?朔州”铁路贯通仪式举行。王小仙与赵顼共同剪彩,列车鸣笛三声,缓缓驶过新桥。桥下,黄河支流奔涌不息,两岸昔日荒滩如今布满光伏板阵,反射出粼粼银光。
当晚,王小仙独坐帐篷,批阅各地奏报。忽闻帐外喧哗,子平急入:“大人,辽国使者求见!持耶律乙辛亲书,言有‘天大机密’奉告!”
来者是一名契丹贵族,面容憔悴,自称是前太子幕僚,因拒附新君遭追杀,冒死南逃。他呈上一枚玉符与一卷羊皮地图,颤声道:“乙辛确已决意南侵。他谎称太子病逝,实则将其囚于上京地牢,意图借‘复仇之战’凝聚人心。大军将于七月出征,主力佯攻易州,实则派精锐骑兵穿越飞狐岭,直扑太原,烧毁我军发电中枢!”
王小仙细观地图,发现其标注的突袭路线与己方雷达盲区高度吻合,且提及一种新型“雪地滑橇坦克”,可在零下四十度运行。
“你为何助我?”
“因为太子曾对我说:‘若汉人能造出让盲人计算炮弹的机器,或许他们真的能带来新世界。’”使者泪下,“我不想再活在谎言与血泊中。”
王小仙当即下令:“启动‘冰镜计划’??调集十台红外热成像仪部署飞狐岭隘口;命令‘雷霆Ⅱ型’轨道炮进入待发状态;令太原发电站启动伪装系统,夜间关闭主灯,启用地下备用机组;同时放出假情报,称主力装甲列车将南撤休整。”
六月初一,晴空万里。王小仙却命全军进入隐蔽状态。他在指挥所内布下沙盘,双眼布满血丝,已连续七日未眠。
六月十九夜,大雪突降。
凌晨寅时,雷达哨突然报警:“发现大规模热源移动!数量逾三千,正快速逼近飞狐岭西谷!”
“来了。”王小仙站起身,声音冷静如铁,“通知各部:按预案执行。探照灯全开,轨道炮锁定坐标,防空电网激活。”
霎时间,漆黑夜空骤然如昼。百道强光刺破风雪,照得山谷如同白昼。辽军雪地坦克尚未反应,便被精准定位。三声轰鸣,三发电磁炮弹撕裂空气,首发射中先导坦克,爆炸火光映红雪原;第二发摧毁通讯车;第三发直接命中油料车队,引发连环殉爆。
与此同时,埋伏在两侧山崖的工兵引爆预设地雷阵,滚石檑木倾泻而下,封锁谷口。残余敌军慌乱中试图后撤,却被空中热气球观测员引导炮火持续覆盖。
黎明时分,战斗结束。清点战果:歼敌两千八百余人,俘获新型坦克两辆,缴获作战计划原件,证实其目标正是太原电站。
赵顼闻讯,亲书嘉奖令:“此役非但胜于战场,更胜于心智。王卿运筹,可谓算无遗策。”
然而王小仙并未庆功。他站在战场边缘,望着皑皑白雪覆盖的尸体,轻声问子平:“那一炮,是谁计算的落点?”
“是盲童学校第三期学员,十六岁的周砚。”子平答,“他昨晚通宵演算风速与湿度修正值,最终将误差控制在五步之内。”
王小仙闭目良久,喃喃道:“我又欠下一个孩子。”
七月十五,中元节。他在太原电站前立碑,铭文仅八字:“**光明所至,魂兮归来**。”
同日,《北拓计划》第二阶段正式启动:向北延伸铁路至长城沿线九镇,同步建设“边疆数字网络”,铺设光纤电缆,实现语音、图像、数据实时传输;并在归附部落聚居区设立“移动科技站”,配备便携发电机、医疗机器人与远程教学终端。
八月中秋,赵顼再次召见王小仙。这一次,皇帝手中拿着一封密折,脸色沉重。
“有御史弹劾你……滥用民力,奢靡无度。更有人说,你建电站是为了‘窃取天地灵气’,修铁路是‘斩断地脉’。甚至……”他顿了顿,“有人说你私藏前朝玉玺,意图篡位。”
王小仙笑了:“若真有玉玺,我早拿来熔了造变压器。”
赵顼也笑了,却带着疲惫:“朕信你。可人心如野火,稍不留神,便会燎原。”
“那就让它烧。”王小仙直视皇帝双眼,“只要火种不灭,终能炼出新铁。”
归途之中,一场暴雨倾盆而下。王小仙的马车陷于泥泞,随从欲绕路,他却执意下车步行。路过一处工地,见数百民夫仍在雨中夯土筑基,浑身湿透却不肯停工。
他走过去,大声问:“为何不歇?”
一名老工人抬起头,抹去脸上雨水:“大人,这路通到我家门口。我儿子在前线开装甲车,他说??爹,你修的这段路,将来能把我接回家。”
王小仙怔住。
那一刻,雨声仿佛远去,天地间只剩心跳。
他脱下大氅,覆在工人肩头,然后弯腰拾起夯锤,与他们一同砸向大地。
一下,又一下。
雷声滚滚,如历史车轮碾过千年沉寂。
他知道,这条路,终究会通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