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边关在哪里 > 第484章 践踏尊严(第3页)

第484章 践踏尊严(第3页)

沈昭立即调兵,却不急于进攻。他明白,若强攻寺庙,只会激起信徒死战,酿成更大悲剧。他要做的,是瓦解信念。

于是,在典礼前五日,疏勒城启动一项前所未有的行动??“千灯寄语”。

全城百姓被邀请在纸上写下最想对逝者说的话,投入特制陶灯,于黄昏时集体放逐至疏勒河。同时,十九铃由专人依次敲响,每一铃代表一种情感:悔、念、憾、爱、惧、恕、望、醒、归。

消息通过商旅迅速传遍西域。

奇迹发生了。

龟兹境内,许多原本准备参加仪式的平民开始动摇。有人偷偷烧掉黑袍,有人将家人书信藏入怀中。甚至有几名低阶僧人逃离寺院,在荒野中高喊:“我不想进什么永恒国度!我想回家过年!”

月圆之夜,沈昭率精锐悄然逼近隐修寺。不出所料,寺内灯火通明,数百信徒盘坐庭院,寂照立于高坛之上,手持仿制铜镜,正准备奏响《唤魂引》。

就在此时,远处山巅忽然亮起无数灯火??那是提前埋伏的士兵点燃的信号灯。紧接着,一阵奇异的声响自地底升起,如同万千细弦同时震动。

是密探启动了共振哨。

十九种频率交织成网,穿透岩层,直击人心。正在吟唱的信徒们纷纷捂耳,面色扭曲,脑海中浮现出各自最真实的记忆:母亲的呼唤、孩子的啼哭、战场上的惨叫、亲人临终的眼神……

没有神迹降临,只有痛苦汹涌而来。

寂照狂吼:“继续!不准停!”可越来越多的人崩溃跪地,嚎啕大哭。

阿哲趁机冲上高坛,夺下铜镜摹本,摔在地上。

“师父!”他嘶喊,“你以为你在救人,其实你在造地狱!真正的安宁,不在死后,而在活着时还能流泪、还能记得、还能说一句‘对不起’!”

那一刻,风止,声歇。

寂照怔立原地,手中空空。他望着满院哭泣的弟子,忽然佝偻下去,像被抽去了筋骨。

沈昭缓步走入寺院,身后跟着阿箬与莲迦。她们手中各捧一卷《归梦录》,轻轻展开。

“你们不必追随任何神明。”沈昭朗声道,“你们只需要记住:你们曾爱过,痛过,活过。这就够了。”

三天后,隐修寺解散。寂照自愿囚于疏勒心疾科反省室,每日书写忏悔录。其余弟子或返乡团聚,或加入心理抚慰司学习新法。

阿哲选择留下,成为第一位曾受梦引香影响却康复并反哺社会的讲师。他在夜话堂首次登台时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终于明白,比起虚假的团圆,我更珍惜此刻能看清你脸上的泪痕。”

冬雪再降时,疏勒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十九铃依旧每日鸣响,但人们已不再仰望塔顶,而是低头写下自己的故事。《归梦录》增补至十二卷,《远方的声音》出版藏、突厥、粟特三种译本。连长安太学院都派出学者前来考察“安西模式”。

某夜,沈昭与阿箬并肩走在城墙上。月光洒落,铃音轻漾。

“你觉得,这一切能长久吗?”她问。

“不能。”他答,“痛苦总会再来。战争、饥荒、背叛、死亡,都不会消失。但我们留下了一种方式??当灾难降临,人们不再只会复仇或麻木,而是知道还可以坐下来,说:‘我很难过,你能听我说吗?’”

她靠在他肩上,轻笑:“那你呢?你现在还会梦见她吗?”

他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支旧笛。

“会。但她不再拉我走了。她只是站在河边,笑着看我吹笛。然后转身,慢慢走远。”

笛声悠悠响起,不是《折柳怨》,也不是《点灯照当下》,而是一支谁也没听过的调子,温柔而坚定,像春风拂过冻土,唤醒沉睡的根脉。

城中某户人家,一个孩童正趴在桌上,用稚嫩笔迹抄写《归梦录》首页:

>“非为宽恕,而为见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