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明白了中国人为什么不怕死亡。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还有人记得你,你就从未真正离开。
>这不是迷信,
>这是一种温柔的抵抗??
>对遗忘的抵抗,对冷漠的抵抗,对时间本身的抵抗。”
而在所有碑石最中央,立着一块无字碑。
据说是苏梨生前亲自选定的位置。
每逢春分,总有孩童看见一朵蓝花从碑顶生长而出,花瓣飘落时,隐约能听见笛声。
有人说,那是她在练习新曲子。
也有人说,她在等一个人。
直到某年秋天,一位白发老人来到碑前,放下一支锈迹斑斑的铁笛。
他是当年被贬太子的最后一个亲卫,名叫陈九。五十多年来,他走遍天涯,只为寻找主人的踪迹。如今终于明白,那人早已不在人间,而在梦河尽头,守望着万千亡魂。
他跪在地上,轻声道:“殿下,我来迟了。”
风起了。
蓝花旋转着飞向天际,化作一道光桥。
片刻后,梦监司接到报告:哭墙今日再次波动,但并非怨念爆发,而是……大规模自愿消散。
太子作为引渡使留下最后一段影像:
>“任务完成了。
>所有该说再见的人都说了。
>我要去找她了。”
画面定格在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手中牵着一个穿青色裙裾的女子。
从此,哭墙不复存在。
梦源恢复平静,如同深秋的湖水。
许多年后,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提问:“老师,什么是守梦人?”
教师微笑着翻开课本,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四位女子并肩站在城楼上,背后蓝天澄澈,蓝花盛开。
“她们就是。”老师说,“她们教会我们,最勇敢的事,不是战斗,也不是征服,而是记住那些没人想再提起的人。”
窗外,春风拂过归墟城。
蓝花雪又一次悄然飘落,融入泥土,孕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