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上河村的蟹苗和虾苗,已经全部投放下去,长势喜人。
西山村的有机蔬菜大棚,也已经搭建完毕,一批蔬菜,马上就要上市。
桃花坞的水蜜。桃树,完成了高位嫁接,明年就能结出高品质的果实。
竹溪村的竹笋加工厂,和黄泥岗的黄姜种植基地,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整个阳州周边的农村,都因为红旗村的带动,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方成看到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比他个人赚多少钱,都要让他感到满足。
这天,方成正在办公室里,听取李铭关于合作社进度的汇报。
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却找上了门。
来人,是阳州本地一家老牌食品厂,阳州食品厂的厂长,刘建军。
刘建军五十多岁,一脸的愁容,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他身后的阳州食品厂,曾经是阳州的明星企业,家喻户晓。
他们生产的“阳帆”牌饼干,酱菜,和各种糕点,是几代阳州人共同的记忆。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品牌的冲击。
这家老国企,渐渐地没落了。
设备老化,思想僵化,产品几十年不变。
如今,已经到了连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的地步。
刘建军作为厂长,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他今天来找方成,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之下,最后的挣扎。
他想来红旗村,取取经,看看这个新兴的乡镇企业,到底有什么魔力。
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想求方成,拉他们阳州食品厂一把。
“方董,久仰大名,冒昧来访,还请不要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