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去那里的目的何在?
马声嘶鸣,西戎兵从中截断,大军队形混乱,队不成队,伍不成伍,士卒与指挥将领失去联系,慌乱不已,左张右望,不知如何是好。
“撤退——”
徐格发号施令,命令所有人退回关隘,但事情不如人意。
阿骨浑没有如情报里所说的身处玉门关,而是料到了晋国会从嘉峪关绕道,特地埋伏起来攻打自嘉峪关而出的军队,如刀劈一般,强硬切断青王徐格与其他人的联系,队伍散乱。
牛鹏南和娘子军、女医被西戎兵追赶,又身负攻入西戎的任务,解救玉门关之困。
后有追兵,又带着粮草,牛鹏南一咬牙,将众人集合起来,商议道:“不如我们按照青王殿下原计划行事,找到西戎可汗,将他挟持了逼退阿骨浑?”
娘子军人员动摇,牛鹏南不是夏承烈,他能有本事活捉西戎可汗?
“若能潜伏进西戎,生擒西戎可汗不在话下。”
娘子军从前都是刺客出身,身手敏捷,如果有办法接近西戎可汗,她们就能成功活捉可汗其人。
话是那么说没错,但她们在西戎人生地不熟的,西戎可汗的王帐也难以找寻。
众人明白这个道理,愁颜不展。
“总要试试,如今阿骨浑拦阻了青王殿下的大军,我们也回不去,不如奋力一搏!”
从前代号九的刺客,现在有了新名字王裘的娘子军卷起衣袖,振臂高呼。
“好,生擒西戎可汗!”
有夏承烈生擒北狄可汗的例子在前,牛鹏南心中一片热望,激动万分,虽前路艰险,却无所畏惧,只要想到成功,自己的名字能和夏承烈一起提起,他的血管就膨胀起来,血液就加速流动。
而另一头,军队遭袭,徐格领兵仓惶逃窜,一路退回嘉峪关,阿骨浑堵在嘉峪关势要拿下这关隘,牛鹏南和娘子军失联,徐格艰难抵挡,匆忙给何崇光和朝廷发消息,阿骨浑使诈,实际准备夺嘉峪关。
但外面情况不明,徐格也不敢笃定阿骨浑的意图,可能阿骨浑是故意如此,戏耍晋国军队,打击他们的士气,待何崇光的援兵赶到嘉峪关,玉门关又危在旦夕。
现在让徐格裁夺,他心里都没底。
张可前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行到一半,他停下来询问徐格:“殿下,下一步该当如何,难道要如此僵持到金秋?”
徐格烦躁地跳起来,背着手跟张可前一样来回踱步,心中惶惶,不禁后悔接过虎符,眼下这种情况让他压力倍增。
“现在不可轻举妄动。”徐格需要探清西戎那边真正的军情才敢下定谋算。
张可前等不急了,把徐格的反应上报回朝廷,不跟徐格一起单纯坐在营帐里,而是前去安抚士卒,疏解压力。
徐璎大清早收到消息,一部分人被阻隔在外,没了消息,如若失踪时间过长,依照律例,极有可能被定罪为叛逃,要及时找到他们,只有想办法从凉州附近调兵增援,探寻牛鹏南他们的下落,并压下了那些要追究责任的奏折。
看到那些说要治罪的折子,徐璎就生气,仗还没打完就要打要罚的,她怀疑上折子的官员是西戎细作,下令先把那些官员关起来,落得耳根子清净。
幽州所有事宜都排到西戎犯境以后,徐璎的生辰宴也取消了,她疯狂翻书,希望能够再挖掘出一点可用资源。
现在各处都在讨论青王,虽然徐璎前面整顿过那些士子,但挡得住不议皇帝,挡不住议论其他人的声音,其他宗室见此不由感慨:“徐璎的兵权不是那么好拿的。”
大军出师未捷,士气低迷,傍晚时分,张可前在军中走一圈,士卒们如蔫儿的花朵,操练时有气无力,炊烟直入云霄,刺耳一声锣,细亮的嗓子发出高扬的声音,呼喊士卒们吃饭。
趁着这个机会,张可前捧着饭碗蹲在士卒之中,听他们小声哀怨自己倒霉,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家乡。
“大伙儿不用担心,长城是我朝强有力的屏障,西戎轻易不能攻下来,听闻陛下又从私库里出钱,购买了很多粮草运送过来,还命人打造锋利的刀剑弓弩供我们使用,”张可前掐准时候出声,为众人鼓劲,“更何况我们有陛下护佑,陛下承受天命,龙气笼罩我朝,这次一定能化险为夷!”
有张可前带头,人群里也有人跟着附和:“是啊,陛下都能在幽州守国门,我们来此抵御西戎又有何可抱怨的?西戎狠戾不仁,天命不在他们身上,我们根本不必害怕,只要捆成一把柴火,大家向一处使劲儿,定可守住嘉峪关!”
士卒们一想到徐璎,抱怨声立刻消散,方才说话最大声的几人羞惭埋首,受到鼓舞的士卒重新恢复守卫嘉峪关的信心和勇气,眼睛里迸射出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