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王县令瞪圆了眼睛,没想到这位年纪轻轻的小谢大人,前日才来到此地,竟已能将全县地形烂熟于心!
“好了。”谢昀搁下狼毫,将半干的舆图推向叶宁宁。
王县令探头看见图上那道道代表着河流的细线,每处比例都精准得惊人,冷汗涔涔。
这分明是把全县命脉都摊在了眼前这个粗鄙的村妇眼前啊!
叶宁宁落落大方地走到堪舆图前,只见图中只简略标注了山川河流与主要村落。
她心中有了大概规划后说道:“大人请看,青河镇地势西高东低,若能在此处开渠引水,不仅能缓解旱情,还能灌溉下游荒地。”
她手指点了几处关键位置,详细解释了如何分段施工、如何利用地势落差减少人力消耗,甚至连日后若是汛期防洪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谢昀听了她的话,眸色渐深。
普通女子哪里懂开渠引水、汛期防洪之事?
她绝非一个乡野村姑!
“叶姑娘,这些。。。。。。是谁教你的?”他不动声色地问。
叶宁宁面不改色:“民女幼时随祖父走商,见过不少地方的水利工程,是以民女略知一二。”
“先前我去拜访村里正爷爷,他那里有一份极简略的乡土示意图,标注了田亩、水井,用于分配灌溉,也趁机向他请教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谢昀不置可否,转而问道:“那以工代赈呢?如何安排?”
“按户出丁,壮劳力挖渠,老弱妇孺负责伙食、搬运。”叶宁宁早有准备,徐徐说道,“每日工钱折算成粮食,既解决了口粮问题,又能保证工程进度。”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趁着现在干旱还未到最严重的时候,早些开工,未雨绸缪。”
谢昀指尖轻叩桌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原以为这胖丫头只是有些小聪明,没想到竟真有治事之才。
他忽然想起离开昭京那日,父亲对自己说的那句话:真正的学问不在经史子集,而在民间疾苦。
这一路,他特意穿了便装,微服私访,就是为了深入百姓,查看真实的灾情。
这一路,他见过太多州县官员虚报灾情,万年县有的地方已经有逃荒的流民出现。
而万年县虽属临川郡,却距离昭京不足二百里,若是出现大规模流民,怕是会涌进京中,引起更大骚乱。
所以,缓解旱灾,赈济百姓的事务必须尽快落实,防止出现大规模流民。
一旁的王县令眼珠一转,谄笑着说道:“特使大人,此事下官可全权督办!所需钱粮。。。。。。”
“钱粮必须专款专用。”叶宁宁突然打断,目光灼灼地盯着县令,“每一笔支出都要公示,若有克扣——”
“叶宁宁!”王县令拍案而起,“你一个村妇,也敢妄议官府事务?!”
谢昀轻笑一声:“王大人,急什么?”
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盏,“叶姑娘说得没错,赈灾钱粮,确实该清清楚楚。”
王县令顿时冷汗涔涔,偷偷看了一眼叶宁宁,心想,这丫头难道看出来他想从中捞一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