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他!这一举动惹恼了刺客头儿。
一群刺客蜂拥而上,而延平侯的护卫已到来了他的身侧保护。
是朝堂中人吧?宋啸又问道。
你在击鞠场上使用卑劣的手段刺客拽着延平侯的手,不断蹬着悬空的腿。
是彭城王?宋啸挑眉,愤怒之下手掌便用了十分的力气,随后将尸体扔下。
你们楚人,真是又蠢又狭隘。他大吼一声道,就不该存在这世上。
彭城王的危机
楚京
三国签订盟约之后,楚皇便开始着手内政的治理。
丞相范离将一年的岁计如数报出,去年荆州以南发生洪灾,由朝廷拨款赈灾,加之去年与齐国之战,百姓税收增加了整整三成,然而国库负依旧担沉重,战争过后,整个东境的城池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楚国的流民在短短几月之间就增加了数万人。
现在的楚国,犹如风中残烛,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摧折了。
楚皇看着厚厚的册子,才发现即便是洪灾所造成的损失,也远不如战争对朝廷财政带来的负担,况且齐国与楚国之战,打了一年之久,如今的楚国负重不堪。
陛下,如果朝廷不加紧安顿这些流民,势必会像齐国一样造成民乱,然而楚国此前的累积早已投入了军中与洪灾之中,而齐国蛰伏了十年,楚国无法像齐国那般可以迅速镇压,唯一的做法就是预防。范离向楚皇进言道。
虽在商议和谈的宴会上,楚国占尽了风头,然而三国的实力,仍以齐国最强,况且楚国在东境只是惨胜,齐国虽折损了人马,但是战场却是在楚国,殃及的也是楚国的疆土与百姓。
对于之后的流民安置,城池修缮,还需一笔巨资才能填补,显然经过一场大战后的楚国,已经无力拿出这些。
就在楚皇为此发愁时,楚国的官道发生了一件让他更为紧张与恐慌的事情。
陛下,东境急报!
一名传信官摇着铃铛快马加鞭抵达楚宫,并一路奔跑入殿,东境急报,齐国使者在楚国东境遇刺,正使身亡,副使延平侯宋啸不知所踪。
消息一出,殿内的君臣无不震惊,楚皇更是在御座陷入了呆滞。
三公盘坐于御前,俯身向传信官追问,此次和谈,事关三国大业,也系楚国之将来,使者遇刺,非同小可。
因有先前齐国公主几番遇刺,故而这次特意加派了人手,然而就算如此,楚国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楚皇黑着一张脸,拍桌大怒道:那些刺客,是成心与齐国过不去,还是想让我楚国万劫不复?
楚皇越说越生气,前两次,朕都可以容忍,但这一次,偏偏要在这种时候。
陛下息怒,御体要紧。丞相范离劝道。
怎么息怒?楚皇瞪着范离,齐楚燕三国刚刚和谈,转眼之间齐国的时辰就在楚国遇刺身亡,你让齐国怎么看楚国,燕国又怎么看楚国,天下人又怎么看我们。
这种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楚皇又道。
陛下,齐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打了数十年,两国边境积怨已久。范离继续说道,先前齐国公主遇刺,便是与齐国积怨的匪寇所为。
先前的两次,使者在我楚国遇刺,但为我楚人所救,所以齐国并未追究,但因为齐国皇子一事,齐楚未能谈拢,从而引发战争。御史大夫裴长之分析道,然而那一次齐国皇子的死,错不在楚国,所以楚国有底气当着天下人的面,拒绝齐国的无理条件,然而这一次,是三国和谈,并且齐国使者死在了楚国,恐怕齐国那边,不好交代了。
陛下,楚国已无力再与齐国消耗,为今之计,只有将刺客查出,给齐国一个交代。丞相范离奏道。
查。楚皇甩袖道,传朕旨意,由御史与廷尉共同前往东境调查此案。
陛下。裴长之抬起头,眼下还需派人前往齐国,告诉齐皇,此事楚国一定会给齐国一个交代,不管是谁,一但查出,楚国绝不姑息,只有这般,才能暂时稳住齐国,我想他们也一定不希望再生干戈的。
裴长之的话让楚皇犹豫了起来,因为前两次的事,让他心中已有了猜测,然而当他看着厚厚的账本支出,只得答应道:让鸿胪寺去办,派人前往齐国,越快越好。
陛下圣明。三公跪伏道。
※※※※※※※※-----
齐国
一个浑身是血的男人闯入了齐国边境的关卡,并高高举着手中的玉拼尽力气喊道:我是延平侯宋啸旋即便晕倒在了地上,看守的士卒见状连忙将其抬入城中,确定身份后,宋啸带着伤回到了齐国都城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