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车忽然提速。
一瞬间,撞击发生。
“砰——”
在撞击发生的瞬间,陆绪忽然意识到,四月的第一个周五,是原本属于他的结局。
——死亡。
从后左侧的角度,撞击正中他们车尾。整辆车被瞬间向前推出,轮胎在桥面上摩擦出一道高频的尖响。
陈谨忱第一反应是稳住方向盘,脚下同时点刹,但后轴已经偏了,方向盘震得几乎拿不住。
陆绪一个前倾,被安全带拉住,发出闷响。
两侧桥灯在视野中迅速偏移,像电影拧着卷轴,时间忽然变得不清晰。
下一秒,陈谨忱猛地转动方向盘,精准地轻点油门。
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没有选择减速,而是在引导车身侧甩,主动放弃副驾一侧的缓冲,将车尾的冲力转向驾驶位侧。
副驾驶那一侧在惯性作用下腾出了一点安全区,陆绪被压向车门,却没有受到直接撞击。
反而是驾驶侧——在车尾再次偏移时,与桥栏擦出一溜火星,撞击点结结实实压在驾驶侧轮拱位置。
金属与混凝土相撞的声音几乎割裂空气,玻璃碎裂,安全气囊在一瞬间弹出,陈谨忱没来得及躲,头侧撞在气囊与车门之间,闷声一响,眼前一黑。
车还在横滑。他的手已经没办法再稳住方向盘,但在最后一秒,他用脚狠狠踩下刹车。
轮胎发出长长的拉扯声,空气陷入短暂的真空,只有玻璃震动声和轮胎的热气。
最终车辆停在桥边缘,距离最外侧的护栏——不到两米。
桥下江水拍岸的声音隔着车门传进来,冷风从车窗的缝隙灌进来,带着烧焦的橡胶味和一点点血腥气。
陆绪是先回过神的。
他的耳朵还在耳鸣,安全带勒得胸口发闷,肩膀撞上门侧,隐隐作痛。
视线稍稍清晰一些后,他艰难地转头,去看陈谨忱。
陈谨忱靠在驾驶位上,头偏向侧窗,额角渗出血。他的眼镜早已滑落,落在挡杆旁,镜片碎了一半。他闭着眼,表情平静得像睡着了,唯有呼吸还在起伏,浅而缓。
“陈谨忱。”陆绪低声唤了一句。
对方没有反应。
他解开安全带,倾身过去,试探着碰了碰他的肩膀。触碰到的身体还温热、还有生命力,但又像是一块正缓缓降温的金属。
撞击发生地太快,陆绪几乎没有回过神来,等到反应过来今天是什么日子的时候,惶恐的情绪产生。
剧情是不可违抗的吗?
但他没有死。今天并没有成为他的结局。
那会成为谁的结局?
毫不犹豫代替他承受撞击的人吗?
“陈谨忱。”陆绪再次叫他,声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轻颤。
当他的目光触及顺着脸颊缓缓淌下的血迹时,在尚且剧烈的心跳声中,他认为,自己过去的所有犹豫,不选择和坦然接受,都是不正确的、逃避的、不负责任的。
大约五十分钟前,陈谨忱说,如果自己会用枪,就能在海岛上保护他。
陆绪那时一笑而过,认为自己不需要那么多保护,他会自己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