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池鸿渊带领将士班师回朝。
离京奔赴边关之时,池鸿渊不过是才从冷宫里被放出来,不受重视的九皇子。
如今凯旋回京,他已然成了为越国立下汗马功劳。池鸿渊奔赴边关时相送之人寥寥无几,大胜还朝这日,满城百姓夹道欢迎,好不热闹。
为了鼓舞士气,以表皇帝对这次战役结果的重视与褒奖,皇帝亲自到宫门口迎接池鸿渊凯旋归来,就连文武百官与几位皇子都在。
“儿臣于边关攻克胡人侵袭,未让越国失去寸土,今日凯旋,贺父皇治下江山千秋万岁。”领军到宫门前,池鸿渊翻身下马跪于皇帝面前行礼。
池鸿渊身着一身黑色盔甲,不过半年不见,他的面部轮廓变得更为凌厉,五官如刀削斧刻一般,英气与戾气并存。
“平身,我儿在边关奋勇杀敌,将胡人的气势杀尽,朕为你感到骄傲。”
皇帝重重地拍了拍池鸿渊的肩膀,眼里满是对他的赞赏与骄傲。
对这位被自己冷落了多年,实际上天赋异禀的儿子,皇帝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跟在皇帝身后的皇子自然察觉了这一点。
“九弟真是人不可貌相,在冷宫关了这么多年,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站出来为越国立下战功,谁人不感到意外?”
六皇子盯着池鸿渊,穿着盔甲的池鸿渊英武非凡,今日六皇子才发现,这人的眼睛,就如狼一般。
他话里话外讽刺池鸿渊在冷宫是韬光养晦,实则一直野心勃勃等待时机。
“我小时受孙大人教导,一直不忘家国大义,盼着能为父王、为百姓做些什么,若是在边关三军群龙无首时有人站出来,其实哪里轮得到我呢?”
池鸿渊语气认真重透着无奈,这些话表面听起来没什么,实则夹枪带棒。
听出池鸿渊是变着法骂他们这些皇子无用,关键时刻没人站出来,几位皇子的脸色都不是太好看。
不爽池鸿渊是一回事,早在边关捷报频频传来时,他们就已经对这个人心存忌惮。何况,如今他的母妃容妃,在后宫可是颇得盛宠。
“渊儿当初愿前往边关,朕心甚慰。”皇帝想起当时处境,眉头皱了皱。
没了一个周军远,来了一个用兵如神的池鸿渊,眼下,池鸿渊乃是举国挑不出第二个来的大将军,也是皇帝少数能重用的将才。
“儿臣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父皇的夸赞儿臣担当不起。”池鸿渊对皇帝拱手一礼,“就算是为越国捐躯,儿臣也在所不辞。”
说罢,池鸿渊淡漠地抬眼轻瞥站在皇帝身后的一众皇子。
第164章你不是池中之物,你也不甘平庸
除去八皇子外,其他人都不约而同黑了脸,池鸿渊这是毫不畏惧公然挑衅他们。
对这些草包皇子,池鸿渊自是不畏惧的,越国缺少领军将才,皇帝必定重用他,对这些本就看他不顺眼又奈何不了他的人,他有什么可畏惧的。
对这些人虚与委蛇哪怕一刻钟,都不值当。
“我听说九弟在边关与将士们同食同眠,每日都亲自操练将士,边关的将士,对九弟可是十分信任、忠心耿耿、无有不从啊。”
五皇子有意在皇帝面前背刺池鸿渊,每个字都说得咬牙切齿。
自古以来帝王多疑,但凡臣子乃至自己的亲子有风吹草动,就会疑心四起。
池鸿渊对这样卑劣的把戏很是不屑,不过表面上还是得装作一本正色:“我受父皇之名前往边关,领的是圣旨,将士忠心于父王,自会对我恭敬。”
池鸿渊生得与容妃更为相似,而容妃出身将门,样貌颇具英气,池鸿渊无论是才能还是样貌,都有着十足的将军之风,认真说话时,可谓正气十足。
“五皇兄这么说可真是奇怪,边关将士不听从我调遣,就是生有异心,有叛国之嫌。面对骁勇善战的胡人,将士自然要小心应对,不从将军调遣,依五皇兄之见应当如何?”
他说得不卑不亢,说罢无辜地看向皇帝:“父皇,难道儿臣说得不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