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如信使所言,周军远应当是在身着龙袍在穿衣镜前忘我欣赏,所以才会无声无息被人暗杀。
“放肆!”皇帝一掌拍在面前的桌案上,殿下的朝臣呼吸皆是一滞。
然而让人心慌的消息,不仅于此。
“报!”殿外信使的急音,就如催命符般传进内殿。
这下满殿的人都屏息看向疾步进殿的信使,这八百里的急信,一样是来自边关。
信使进殿后跪呈边关文书,顺道口齿清晰地回禀了边关发生的事。
“禀陛下!三日前夜里,胡人领兵攻打边城,敌军来势汹汹,我方及时布防将城池守住,但眼下边关急需一位主将,胡人不知下次攻打会是何时,李将军恳求陛下尽快派人前去。”
坏消息接踵而至,皇帝脸色黑一阵白一阵,座上的帝王一言不发,不知在想什么。
皇帝心口堵着一口气,不少朝臣看出皇帝是疑心周军远是否有通敌叛国之嫌。
既然是八百里加急,可见边关的情形不容乐观,三军需要主将,朝中必须尽快选出一位合适的人选前往边关助阵,不然边城危矣。
第65章皇子龙孙贪生怕死
“陛下息怒,周将军死前身着龙袍一事我等虽不知道具体内情如何,但焉知这不是敌军的离间计?不然何以周将军才丧命,胡人就领兵打来?”
百官之首的丞相跪下,其他大臣知道事情非同小可,也跟着跪下相劝。皇帝濒临暴怒的情绪被朝臣劝谏的话压下去,神志逐渐回笼。
是了,周军远之死,并非没有敌军从中作梗的可能,眼下敌军来袭,不是追究周军远身着龙袍的时候,本末倒置救不了危如累卵的边关。
“如今边关危急,还请陛下尽快选出合适的领军人选,不要中了胡人的计!”
说话的大臣实觉得心惊肉跳,在周军远的死讯后紧跟着边关被攻打的消息,眼下只要有脑子的都知道不是论周军远是否有叛国之嫌的时候。
边关不安定,说什么都是空谈,至于龙袍一案,未必就不能秋后算账。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然为帝王者最是多疑,尤其皇帝疑心尤甚,这会子尽管冷静下来,但是心里说没有疙瘩是假。
“周爱卿被敌军谋害,如今周府只得一位不足五岁的男丁,着实令人唏嘘,周爱卿为国树功无数,乃是我朝有功之臣,此番死地冤枉,还被胡人妄图诬陷,想要其声名俱毁!”
皇帝冷哼一声,看似是为周军远的死不平,实则不过是在说场面话。
说到周家只有一位不足五岁的男丁时,皇帝的面色几不可察地缓和了些。无论周军远的死是怎么回事,之后周家都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陛下圣明!您英明神武,岂会被胡人这等拙劣的手段给蒙蔽?”
立即就有大臣拍马屁,这种时候他们只想皇帝快些将这件事揭过去。
“周爱卿生前忧国忧民,此番死得冤望,你们带朕的话回去,务必保管好周将军的尸身,等战事结束之后,将其尸身送回京城,朕会命礼部将其厚葬。”
皇帝洪亮的声音回响在大殿上,跪在殿下的信使闻言领命:“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周军远的事情安排完,那么紧接着就该安排另一项更为紧要的。
“对于可统领三军的人选,诸位有什么好建议?”
皇帝的声音不轻不重,跪着的朝臣对视一眼,一时没有人开口,殿内一片死寂。
在边关的几位副将为人如何,文武百官都清楚,他们因能力谋略不相上下,谁都不服谁,加上功勋差得不多,临到阵前,都有各自的打法,谁当上主将都不能稳住人心。
“朕在问你们话,怎么,都哑巴了不成?”皇帝见殿下无人提议,不耐烦地低声怒喝。
在皇帝的威压下,总算有人开口了,还是丞相领着头提议。
“陛下,李邕几位将军才能相当,为将者往往都需要更有才干或地位更高的人才能压得住,我朝将才,周将军的能力无人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