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牛叫富贵,母牛春花,小牛叫来财,很接地气的名字,就是吴玲觉得这名字取的跟狗名字一样,听着就狗里狗气的。
他们在村里要取个高大上档次的名字才是打眼,虽然吴一来村里办理户籍的时候就说过是认识字的,认识字的跟读书人还是不同的。
吴一又跟村长买地,就是他们旁边的地基,可以说是把这一片可以建房子的地方都买了,村长自然是高兴的,如今他们住的地方,这里这里本来就是荒地,还有就是距离山里太近。
吴一也没帮忙建房子,只是把地基买了,等他们到了自己建喜欢的房子吧!
就在山脚下住,进山确实是方便,不过这里距离河边远,去河边还需要经过村里,然后就是稻田才到河边,他们说是住山脚下,也可以说是住半坡上。
房子建好后,吴一重新修路,一条是可以通马车行走的,要绕一些,还有就是用石板建的石梯,还弄了护栏,出行也算方便。
不过去他们家就需要走石梯上去,一般没什么事,他们家不会去村里,村里的人也很少来串门的,除非是有什么事才来。
前院弄了晒东西的地方,家中有石磨,也有水井,菜地就在房子后面开荒出来的,面积很大够他们一家吃的,家中还养了鸡鸭鹅,吴一三天两头去县城买肉。
他们还真的不怎么需要去村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房子建好后,吴玲的月份就大了,上下石梯累,她不爱下去,曦月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也很少下去,也就买了田地后吴一经常去看田地经过村里。
“娘,我去山里看看有没有什么野菜吃。”
“去吧,你也很久没出门了,注意安全。”
“好”
曦月在山里待了半天,发现了板蓝根,现在的人还只是拿板蓝根当药材,不过板蓝根可以染布的,她弄了很多回来,准备种在菜地里,等到夏天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染布了。
现在的布料颜色也不是说单一,只是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布料颜色都比较单一,她在现代的小世界里很喜欢板蓝根染的布料。
当然,今天一天也找到了很多野菜,打算明天再去,多弄一些回来,晒干了。
挖野菜的热情被绵绵不绝的春雨,让她停止了去山里的脚步,然后就开始了在家中敲敲打打的日常,她去年就在山里找好了弄织布机的木料,后面一直等木料干没动。
现在下雨天她也不想出门,就准备把织布机弄出来,而织布机的图案是吴一拿给她的书里面有,在修改一些地方就可以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织布机弄好,吴一去县城给买了专门织布的棉线回来,吴玲跟曦月每天轮流织布,吴一还是会经常去山里打猎维持家中的明面开销。
而实际上曦月她是不差钱的,她有她爹娘留下的产业,当然这些产业都是皇帝不知道的产业,她可以说是一个富婆了,只是之前为了躲避追杀,他们都需要低调生活。
如今也是在低调生活,只是跟之前好了很多,以后也会更好,一步步的来,那些产业遍布整个大昭国,所以吴一才能知道很多外面的消息。
只是现在曦月还不能明面上去接手这些产业,还需要等几年,不过她不着急,如今产业打理的很好,暂时不需要改动。
第五十三章
上河村之前有一个逃荒过来的老大夫,可惜到死也没找到接替他医术的人,他的后人去山里采药还行,不过看病开药还不如那些赤脚大夫厉害。
有次给村里人弄止泻药,结果拉的更厉害,还是去漯河县看大夫才好,之后再没人敢去找他看病,老大夫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本事不行,就只教他采药的本事,去卖药材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吴三医术了的,如果来村里落户当大夫,估计村长会非常开心吧!
听小妮说从老大夫去世后,村里人看病只能去县城看病,倒不是路远而是价格贵,看不起,大家得病了就靠着土办法熬着,能不能熬得过就看命了。
地里刨食的,一年到头能存下的银子有数,县城医馆的费用贵,那是门面费、药材费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反费用,自然诊费跟药费就比村里的大夫贵。
想到这些,曦月还挺期待吴三他们能快点到来,当初来到漯河县上河村时,她的产业并没有在漯河县有,也就今年开始才会开一些分店在这边。
漯河是一条大运河,来往的船还是很多,县城里面也很热闹,不过想买到合适的门店也不容易,也就在过年之前才买下了门店。
天一天天的暖和,弟弟平安也睡觉时间变短,饿了拉了就哼哼唧唧,不哭不闹的,倒是好带的很。
买的二十亩水田,说实在话,吴一还真不会种地,虽然他做为暗卫学了很多本事,唯独没有学种地过,这不曦月的亲爹有个庄子上的庄头听说吴一买了地,但是不会种的问题,他就在知道消息后赶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