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唐我 > 第22章 长安城的狂热(第1页)

第22章 长安城的狂热(第1页)

监国第三日。也是李承乾监国的最后一日。这一天,长安城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家底殷实的商贾和世家,都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在长安城最繁华的东西两市,以及朱雀大街最显眼的位置,一夜之间,搭起了数十个挂着黄幔的棚子。每个棚子前,都立着一块巨大的木牌,上面用遒劲有力的字体,写着同样的内容——“奉太子令,发售‘大唐皇家第一劝农债券’”。木牌之下,还有详细的章程说明。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债券?这是个什么东西?”“朝廷……向咱们老百姓借钱?还给一成的利息?真的假的?”“快看!上面写着,凡购买债券数额巨大者,还能把名字刻在石碑上,立在以后修的水渠边上,流芳百世!”“乖乖!这可是太子殿下亲自担保的!东宫的大印盖着呢!还能有假?”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一开始,大部分人还都处于观望状态。毕竟,向朝廷“放贷”,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谁也不敢轻易尝试。然而,辰时刚过。一个重磅消息,再次引爆了全城!户部尚书戴胄,工部尚书段纶,以及太子少师李纲,这三位朝廷重臣,竟亲自出现在了朱雀大街的发行点!他们没有多言,只是各自从怀中取出了厚厚的一叠钱契,交给了负责发行的东宫属官。“老夫,以家产之半,购劝农债券五千贯!”戴胄的声音,洪亮无比。“老夫,亦购五千贯!”段纶紧随其后。“老夫薄产,愿倾其所有,购三千贯!为殿下之善政,尽一份心力!”李纲更是激动得老脸通红。轰!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观望,那么此刻,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连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太子少师这三位大佬,都真金白银地带头支持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件事,不仅靠谱,而且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还能名利双收的大好事!“我买!给我来一百贯的!”“别挤!别挤!老子要买五百贯!”“我家有的是粮食!掌柜的,给我用粮食换!换一千贯的债券!”人群,瞬间沸腾了!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之中。无数的商贾,挥舞着钱契,争先恐后地涌向发行点。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那一成的利息,更是那“刻碑留名”的无上荣耀,以及……向太子殿下“表忠心”的绝佳机会!一些消息灵通的二流世家,更是将此视为一个千载难逢的政治投资。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家族中大量的流动资金,全部换成了那一张张盖着东宫大印的纸质债券。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原计划发行五十万贯的债券,便被抢购一空!到了下午,债券的价格,甚至在黑市上,被炒高了一成!“一纸千金”,在长安城,成为了现实!……甘露殿。李世民静静地听着内侍从宫外传回来的,关于债券发行的实时汇报。他的脸上,古井无波,但那双放在龙案上的手,却在不经意间,轻轻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深度思考时,下意识的动作。“一个上午,五十万贯……”李世民的口中,喃喃地重复着这个数字,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他设想过李承乾的计划会成功,但万万没有想到,会成功到如此地步!如此摧枯拉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借钱”了。这是一种更高明的,对“民心”和“资本”的引导与操控!李承乾用“利”,撬动了商贾的贪欲。用“名”,满足了世家的虚荣。用三位重臣的“背书”,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最后,用自己“太子”的身份,和“利国利民”的大义,将这一切,都包装得无可挑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城的爱国狂欢!整个过程中,朝廷,没有花费一文钱的行政成本,没有动用一丝一毫的强制力,就轻而易举地,将藏于民间的巨大财富,汇聚到了自己的手中!这份手腕,这份对人心的洞察与利用……李世民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他发现,自己这个儿子,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自己,还要可怕。自己当年打天下,靠的是赫赫战功和铁血手腕,是“威”。而李承乾,如今所展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却又无孔不入的“势”!他能将各方的利益、欲望、人心,都编织进自己的计划之中,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所用。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啊!“陛下,”侍立一旁的内侍总管,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子殿下此举,虽解了钱粮之急,但……将如此巨大的民间财富,汇于东宫一身,长此以往,恐……恐有不妥……”,!这也是李世民心中最担忧的一点。李世民沉默了。他当然知道不妥。今日的李承乾,能用这种方法,为“水利总司”筹钱。那明日,他是不是也能用同样的方法,为他自己的“东宫卫率”,筹集军饷?一个既有钱,又有名望,还能一呼百应的太子……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这都是一个足以让人夜不能寐的噩梦。但是,他能阻止吗?他不能。因为李承乾做的每一件事,都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阻止一件“正确”的事情。李世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架在火上烤的巨人,明知危险,却又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曾经的儿子,一步一步地,成长为足以与他分庭抗礼的庞然大物。“传朕旨意。”良久,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告诉太子,债券之事,下不为例。下一次,国库若有短缺,当由三省合议,从长计议。不可再擅自以东宫之名,行此商贾之举。”这是一句敲打,也是一句无力的警告。“另外……”李世民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让百骑司的人,给朕盯紧了。朕要知道,这笔钱,每一贯,都花在了哪里!若有丝毫,流入私囊,或用于不当之处……”“朕,绝不轻饶!”这是最后的底线。他可以容忍儿子有能力,有手段。但他绝不能容忍,儿子的野心,侵蚀到他作为皇帝的根基!……东宫,崇文馆。李承乾早已从常何那里,得知了债券发行的空前盛况。一切,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对于父皇那道看似严厉,实则无力的“警告”,他只是付之一笑。下不为例?父皇啊父皇,您还不明白吗?当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之后,就再也关不上了。今日,孤能发行“劝农债券”。明日,孤就能发行“军功债券”、“商贸债券”……大唐这潭水,已经被孤,彻底搅活了!“殿下,这是吏部刚刚呈送上来的,第一批遴选官员的名单。”长孙无忌的亲信,吏部侍郎张行成,恭敬地将一份名册,递了上来。李承乾接过名册,随意地翻了翻。果然,名单上,大多是些与关陇集团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世家子弟,真正出身寒门,熟悉农事的官员,寥寥无几。舅父,还是不死心啊。想利用人事权,来架空他的“水利总司”,或者,安插自己的眼线。李承乾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提起朱笔,在名单的最后,写下了几个名字。“马周,监察御史,才能卓越,可任总司监察长,总领监察之责。”“纥干承基,东宫卫率左郎将,忠勇可嘉,可兼任总司护卫统领,负责所有工地的治安与护卫。”“张阿六,民间巧匠,技艺精湛,可入工部,为将作监主事,专司马蹄铁及新式工具之改良。”他将名册,递还给张行成,平静地说道:“这份名单,孤,准了。但后面这几个人,是孤亲自举荐的。请转告吏部,立刻行文任命。”张行成看着那几个陌生的名字,尤其是那个叫“张阿六”的民间工匠,竟然被太子直接任命为朝廷命官,不由得大惊失色。“殿下!这……这不合规矩!官员任命,需经吏部三审……一个民间工匠,怎可……”“规矩?”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孤现在,就是规矩。”“父皇让孤‘全权督办’,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用人之权!”“你,只管去办。若吏部有异议,让他们,来找孤。”那平淡的语气中,所蕴含的霸道与强势,让张行成瞬间汗流浃背,再也不敢多言半句。“臣……遵命。”看着张行成离去的背影,李承乾缓缓站起身。钱,有了。人,也即将就位。接下来,就是该让整个关中大地,都为他而动起来的时候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以十万计的民夫为兵,以整个关中平原为战场,以天地自然为敌人的浩大战争,即将打响!:()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