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蔚宁收起进入里间一探究竟的心思,转而扶着杨晞坐下,才发现她唇色苍白,原本白皙莹润的一张脸几乎呈铁青色,她忽然想起,晌午在城门外见她就是这个样子了,于是紧张地摸了摸杨晞额头,道:“巺子,你别骗我,是不是病了?”
杨晞牵着洛蔚宁的手让她坐下,尽管头昏脑涨,身体乏力,但唇畔依然弯着一抹弧度,耐心解释道:“阿宁,我没事的,就是一路行军,下了几场雨染了湿气,喝过药就好了。”
洛蔚宁知道杨晞受这么多苦都是为了她,内疚不已,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一手牵着杨晞,另一手覆上她的脸蛋,“辛苦你了。”
杨晞微笑着摇了摇头,握着洛蔚宁抚在自己脸上的手,脸颊在掌心蹭了蹭,感受着温热的触感,和那熟悉的气味,总算缓解了一路的思念。她的目光瞬也不瞬地看着洛蔚宁,双眼盈满了温柔。
洛蔚目光像被吞噬了,手心的滚烫几乎传遍四肢百骸,喉头不由得滑了滑。
两人四目相对,久久也没法挪开目光,仿佛要把一路上没见的面一次看个够。
过了好一会,杨晞放开洛蔚宁的手,又问,“你那边怎样了?”
尽管自己还病着,可她最关心的依然是洛蔚宁的情况。
洛蔚宁唯恐杨晞难过,犹豫了片刻才道:“我……明日就得领兵离开泽县了。”
她们此行就是行军打仗,一个是前锋将军,一个是秦王御医,注定了聚少离多。杨晞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平静道:“要去哪了?”
在秦王的接风宴上,众人就已商议好接下来解围庸州的计划:
由洛蔚宁领五百士兵,加一艘战船前往桃州假意进攻。桃州位于淮西路与淮东路交界,西面是淮清江,是淮东路的天险屏障。
青军头目都在淮东路,比起庸州,他们更担心丢失桃州。故而众将领和官员商议过后,由洛蔚宁领兵佯攻桃州,用一出围魏救赵,令围困庸州的青军撤兵,最后再由秦扬率军打散庸州城外的残余匪军,领兵进驻庸州。
杨晞听后,很快忖度出他们的意图,嘲讽起来,“高太师不仅安排秦扬当副将,还下了心血帮他攒军功。你领兵佯攻桃州,转移了围困庸州的青军主力,秦扬却轻而易举地进驻庸州。解围庸州的军功是他的,而你……阿宁,你是不是还有事瞒着我?”
洛蔚宁被杨晞突然一问,顿时心虚起来,目光不敢直视杨晞。
“我不相信他们只让你佯攻这么简单。”
洛蔚宁见瞒不过杨晞,无奈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巺子。除了佯攻桃州……我还要在路上设埋伏,打击从庸州撤回去的青军主力,活捉姓柳的头目!”
“我就知道他们不会让你轻松的。”杨晞气恼,却无可奈何,“他们真是疯了,这不让你以卵击石吗?”
杨晞虽然只是随军御医,但她请缨出征可是为了护着洛蔚宁。一路上她都有和向从天安排出征的官员打探军情,早就知晓围困庸州的匪军将近十万,那从庸州撤返桃州的主力部队,至少七八万。洛蔚宁领那几百人,怎么可能捉得了青军头目?
洛蔚宁道:“可这毕竟是秦王的命令,你说我该怎么办?”
她的确把不准秦王的意思,按理说,即便她与高党不和,可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他们为何让她带着几百士兵白白送死?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利益。
杨晞也蹙着眉思索了起来,或许秦王此举并非一定要置洛蔚宁于死地?
若洛蔚宁真的傻乎乎战死了,对秦王来说,这样的将领也没任何价值;若她兵败而归,也能留下把柄,好让他们遏制她的军功。
杨晞赶紧道:“阿宁,此行你尽力就行,千万别和匪军硬碰。兵力悬殊,秦王也知道不可能抓到匪军头目,他未必想要你性命。”
对于杨晞来说,这本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而秦王下达的也是一个荒唐的命令。她不愿意洛蔚宁在这样的荒唐里拼死建功立业,只愿她保存性命,别成为朝廷弄臣股掌间捏死的一只蝼蚁。
“阿宁,你一定要听我的!”
洛蔚宁看着杨晞认真的眸色,终究没再犹豫,道:“在这里,只有巺子是全心为我好,保护我的人,我都听你的!”
…………
翌日午后,洛蔚宁领着步兵骑兵共计五百员,分水陆两路,“声势浩大”地往桃州进发,并散播消息称禁军集结几万精兵和五六艘大型战船准备收复桃州。
洛蔚宁担心敌人查探出实情,沿途异常小心谨慎。经过三日行程,绕道来到桃州二十里外的县城。为防青军怀疑他们虚张声势,洛蔚宁整顿士兵后,立即命令李超靖带一半士兵半夜佯攻桃州,只制造进攻假象,尽力确保士兵无性命之忧。
在佯攻后,她又命李超靖在桃州外围布防,抓捕信使,一旦发现可疑人出城便提来见她。没过几天,李超靖果然提着一名青年男子跪在洛蔚宁面前,并呈上一封信函。
洛蔚宁瞥了一眼地上凛然无畏的信使,拆信看了起来,上面是青军首领给庸州城外的檄文,令柳澈撤军营救桃州。
洛蔚宁折起信故意交还给李超靖,道:“把这人关起来严加看管,别让他逃了!”
但实际上这是她和军师将领们商量好的计划,捕捉到敌人信使后假意看管,过了两天再故意疏忽,让信使逃走,把撤军的消息传至庸州城外,这不正中他们下怀?
隔天晚上,李超靖故意在看管房外坐着打盹,那信使出来后就从他衣襟盗走檄文,“逃出生天”。李超靖看着他的背影消失,随后把消息告诉洛蔚宁。
洛蔚宁吩咐他,隔几日后再次佯攻桃州,以防他们看破计划,改变撤军的主意。
又过了几天,她收到泽县传来的消息,庸州城外大部分兵力已撤离。于是她又派了几名斥候秘密打探青军撤退的路径,得知青军主力部队不走淮清江水路,而是绕到距离江岸近十里的山路行进。
她派李超广领百人到前方设置埋伏,而自己则在后方,一旦敌军主力来到,就去支援李超广,包围敌军。
官道处于淮清江沿岸,那里还处于大周控制的地界,虽然沿途无重兵布防,但青军仍不敢冒险走官道,而是选择山后十里,战时开辟出来的道路。
李超广领兵埋伏在路边小坡的丛林里,众人摘草戴在头上遮掩。等了一整天,终于隐约听到远方传来厚重的脚步声,可以猜测,那是一支庞大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