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宝钗便与薛姨妈说了去书院的事情以及自己的考虑。
“妈妈,白鹿书院的晏老师确实很好,我也喜欢与姐妹们一起读书。”宝钗说道“只是咱们刚到扬州,家里家外总有需要打点的事情。所以我想留在家里,为母亲分忧。书院的事情日后再说罢。”
薛姨妈很是心疼女儿的体贴,搂着宝钗,柔声说“你这孩子为什么总是委屈自己呢?”
宝钗摇摇头“女儿不觉得委屈。”
王夫人也心疼宝钗,接着说“你年纪还小,哪里需要考虑这么多了?既然到了扬州,你妈妈有我帮衬着,外面生意上的事情还有你林姑父与姨夫。你就只要好好读书,与姐妹们玩耍,别操心这些了。”
薛姨妈也附和着一起劝宝钗。
宝钗并不完全赞同王夫人说的话。自从父亲去世后,她日夜想的就是如何帮助母亲撑起这个家。其他人即使好心帮忙,但还需要自家人争气。
她那哥哥看起来已经不能成才了,她便责无旁贷地要扛起家业。只是如今长辈们都宽慰她,她也不好拒绝。幸好书院每日只需要去半日,剩下的时间,她自己便可以陪伴母亲料理家事,或是学做生意。
想到这里,宝钗笑着对王夫人与薛姨妈点点头。
宝钗笑说“姨妈,你们真好!”
难得在长辈面前撒娇的话语,王夫人心疼地将宝钗搂在怀里,抚摸她脊背,宽慰道“就说了我与你姨夫都当你们是亲生子女看待,姑娘自有姑娘们要做的事。你们这个年纪还不用操心家事呢!”说罢,冲着薛姨妈笑了笑。
姐妹俩默契地同时想到了年幼时一起玩闹的场景。
贾政与林如海问过孩子们,他们一致同意三日后再去书院拜师,正式上课。这几日正好准备读书用品。
贾政因为在金陵耽搁了几天,不好继续闲在家里。次日他便去了衙门当差,孩子们读书的事情就交给了林如海,另有王夫人薛姨妈帮孩子们打点读书的用具。
其间,潘武与袁三保也到了扬州,贾政吩咐书文带袁三保去衙门交接。
贾政书房,他与潘武面对面坐着。
“吩咐你的事情,可有什么发现吗?”贾政问潘武。
“府里上下都很平静,没什么大事发生,老太太身体也好,有史家大姑娘陪着,成日里也很欢乐。”潘武说道。
“大老爷倒仍是整日在外玩乐”潘武说到这里看了看贾政。
“有什么直说。”贾政说道。
潘武放了心。“大老爷看上了两个歌女,只是那两人与忠顺王爷有关系。大老爷因此不太高兴,暗地里打骂了那酒楼里的两个小丫鬟出气。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老爷又赔了酒楼几千银子,再没去过那里。”
贾政叹口气,这个大哥真是荒唐,肯定是被王爷警告过了,掏的赔罪钱。
“因为赔了几千银子,大老爷就找琏二爷填亏空。琏二爷没钱,被大老爷一顿骂。二爷又去找二奶奶要钱,两人吵了一架,二奶奶吩咐平儿姑娘当了一些首饰,才拿了钱。”潘武又说道。
“这还引出另一件事,正好我的一个同乡,也是我的手下,他说酒楼里有一个店小二,与那次撺掇我们村的人去闹事的人,相貌很是相似。”
贾政瞬间勾起了兴趣,忙追问道“说下去”
“我便留了心,让我同乡跟了那人几日。才确定那人正是撺掇闹事的人,并且他总是私下里进出忠顺王府。”潘武回道。
事情到这里,便说得通了。原来蓄意捣乱贾政公事的人,购买贾府炭窑木炭想要陷害的左思嘉都是一伙人,都是忠顺王爷的人。
贾政暂时放了心,既然知道了背后的人是谁,便不在乎他的动机了。无非是曾经结过仇怨,想要伺机报复。
“那酒楼应当是王府的产业,你派几个人稍微盯着,不要引人注意。”贾政吩咐道。
潘武应下了。
“二奶奶那边有什么事没有?”贾政又问。
“二奶奶与他兄长一起放印子钱,据我所知,已经放了五六笔,大约有一千多银子。”
贾政听了倒不意外,王熙凤向来是个聪明人,她出此下策,也是因为府里的开销太多,她需要填补亏空。
府里上下省俭主要是为了传出去让皇帝高兴,并且改
革家族风气,真正花钱的地方多了去。就他那大哥与侄子,不知道挥霍了多少要让王熙凤填补呢,只是放印子钱却不是好办法。
贾政叹口气,又吩咐潘武“你找些人故意干扰他们,让他们不容易找到下家。却也小心被王仁欺负了,王仁是个心狠手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