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知史书上记载的乃公是什么样子,有没有记载乃公斩白蛇起义,以赤帝子代秦。”
萧何:……
陛下,您骗骗别人就算了,怎么自己还信上了。
【“要想富,先修路。”驰道和直道可以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中央朝廷的命令能够以最快速度传递到郡县,也方便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当然,秦朝的驰道也不是从零开始修建的,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都是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拓建而成。】
天幕下的古人:“要想富,先修路。”
语言足够直白,但细细思量,却无可反驳。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古代的木质车轮行走在土路上,时间长了便会形成深深的车辙,若是车的间距统一便可以沿着前人的车辙前进,节省人力畜力。因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这便是车同轨!】
六国遗贵:劳民伤财!
以前六国王室根本不管这些小事,现在却要我们都按你的标准来,凭什么!
实行车同轨最折腾的就是那些有资产的六国贵族,无车的平民与秦人是不需要改易的。
【秦始皇也十分重视风俗建设,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令人在泰山刻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等文字:“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又在会稽刻石上留下铭文,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夫为寄,杀之无罪”。】
评论区
“所以秦朝的法律对女性是很友好的,保障了女性最基本的生命权和财产权,再往后的朝代对女性的压迫越来越重。”
“重点是宋朝往后,明清时期尤甚!”
“若是穿越到古代,我宁可去秦朝吃没什么味道的煮菜,也不想去明清裹小脚,守贞洁。”
朱元璋狠狠皱眉,本来在看天幕讲解秦朝的故事,吃瓜吃的不亦乐乎,怎么就拐到明朝了,还将自家王朝和后世的鞑子王朝相提并论。
而且,宁愿去暴秦也不选大明,自家王朝在后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啊!
“都是因为儒家,导致社会风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畸形。”
“姐妹,宋朝往后的理学不等于儒家。”
“从西汉董仲舒开始,儒家就跟孔子没什么关系了。”
“董仲舒为了将儒家卖给汉武帝,在其中加入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多种学派,便是孔孟复生,也不认识这样的儒家了。”
“所以近代思想解放的时候,我们才会呼吁‘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各朝的儒生目眦欲裂,他们想将天幕遮住,不要给人看到这些荒诞不羁的言论,但天幕高高在上,他们只能无能狂怒。
反倒是孔孟接受良好,这时候的学派是很纯粹的,他们总结自己对于天地宇宙的思考,宣扬自己的思想,为各国的国君提供治国之道,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大同世界。这一家不接受,就换下一家,他们是不可能为了统治者修改自己的思想的。
而且他们与法家、道家、阴阳家都是对立的,互为敌人,怎么可能接受自家思想中加入敌人的言论!
孔子忍不住在天幕发言:“孔丘:后世的儒学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何人能与老夫说说。”
发着金光的评论挂在天幕上,提醒着平行时空的古人,这是真是孔子,孔圣人!
他们俯身朝拜,却没有人敢将自己的评论挂在孔子之下。
现代观众将这些挂着古人名字的观众当做语c,玩梗,当即嘻嘻哈哈的将自己了解的消息写了上去。
“董仲舒推崇‘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若是国家有灾祸就是天子失德,要下罪己诏。”
“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所有人都要克制欲望。”
“明清的儒家断章取义,将所有枷锁都套在了女人身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表彰贞节牌坊,变态审美强迫女性缠足。”
“这里点名朱元璋,在明朝以前这些只是在民间流行,以官方的名义表彰都是他开的头。”
……
孔子看的目瞪口呆,台下的弟子忙翻阅自己往日记录的夫子言论,“夫子说过这样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