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伪历史 > 第32章(第2页)

第32章(第2页)

嬴政:朕不理解,但朕大为震撼!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是个英雄,可惜他没有看到天下统一是大势,就算刺秦成功,燕国还是免不了灭亡。”

“是太子丹太阴险,又急功近利。”

“大概荆轲是想活捉始皇吧。”

赢子楚叮嘱自家太子,“以后记得不要让他国使臣靠近自己,还要随身携带短刀。”

太子政:儿臣又不是三岁小儿,能听懂天幕的话。

【刺杀虽然有惊无险,但燕国却遭到了灭顶之灾。不得不怀疑太子丹的精神还正常否?他怎么不想想,这件事不论成不成对燕国都只有坏处,没有任何好处。若是秦王没有受伤,第一件事便是灭了燕国。若是侥幸成功杀了嬴政,秦国新王继位,第一件事便是为先王报仇,还是灭了燕国。】

【不得不说,燕太子丹是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人,身怀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为了其他四国安危,甘愿以身试剑。】

太子丹:……

天幕下的人看明白了天幕的嘲讽之意,当即哈哈大笑,“天幕也太促狭了!”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乘机处死韩王安。】

韩王安:叛什么乱!寡人还在秦人手里呢,乱臣贼子,你们是不是想拥戴其他人称王!秦王一定要相信寡人,寡人对秦国一片忠心,绝不敢反抗!

六国国君畏惧秦国,不敢反抗,却容不得国人挑衅,见不得有人越过自己。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魏国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位置,但由于战争频繁,大大削弱了魏国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魏国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只剩下了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池。】

【王贲帅军包围了魏都大梁,大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滔滔大水将大梁城淹没,三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水浸泡坍塌,魏王假只能出降,魏国灭亡。秦王政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

魏文侯:唉……子孙无能,自己这老祖宗做得再好也无法挽救百年之后的亡国之危啊。

李悝:“主君何不趁势灭了秦国。”

这个时候的秦国还没有经过商鞅变法,魏国又有良臣猛将,吴起已经打下了河西之地,这是秦国与魏国国力相差最大的时候,魏国处于巅峰,秦国却是黎明前的黑暗,错过了这次,可能就再也不会有这样好的机会了。

魏文侯,“赵、楚等国在背后虎视眈眈,他们不会允许魏国独大的,除非能一举灭亡六国,不然列国互相牵制,终会趋向平衡。”

李悝:“不如联合天下诸侯合纵攻秦,瓜分秦国。”

这样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还能消灭潜在的威胁,何乐而不为。

魏文侯:“那就试试吧。”

其实魏文侯内心深处并不抱什么希望,天幕提到多次合纵,全都因为列国心不齐而功败垂成。不过,既然知道了未来的结局,不努力一把总是不甘心的。

【接下来唯一有点实力的就剩下楚国了,在攻楚之前,嬴政询问众将,攻楚需要多少人马?小将李信自信道,“20万人足够。”老将王翦则说“必须要60万人才能保证胜利。”】

【李信曾在灭燕之战中大放异彩,仅率领数千士兵千里追击燕太子丹,并取得了胜利,是新起之秀。王翦则是灭赵的主帅,他的儿子王贲又是灭燕、灭魏的主帅,王翦有心急流勇退,嬴政也想提拔新人。】

【再则,短短五年时间,三晋之地尽收囊中,秦国君臣并不将楚国放在眼里,李信自信无畏的态度正是当时群臣的表现。】

李信顶着周围同僚的目光,脸庞通红:求天幕不要说了。

这件事好不容易过去,天幕为何揭我伤疤……

【于是,嬴政派李信、蒙恬带20万大军攻楚。李信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目的在于歼灭楚国的野战部队。李信判断,当秦军向楚进攻时,楚军为抗御秦军的进攻,必将兵力集中于汝水两岸,即淮阳、商水、上蔡边界地区。进而决定采取两翼钳形攻势,包围歼灭楚军。于是由蒙恬指挥一部分军队,沿汝河两岸前进,从正面进攻楚军。主力军由李信亲自指挥,从汝水以南,经过舞阳、平舆、新蔡、颍邑迂回楚军左侧翼,与蒙恬军会师,包围楚军,聚而歼之。】

天幕上出现了秦楚两国交战的地图,两条红色的箭头不断延伸,想要包围楚军。

【最开始,战事向着李信预料的方向发展,李信军占领了平舆,蒙恬军占领了寝城,秦军没有遇像样的抵抗。可是李信不知道,楚军统帅项燕等的就是秦军孤军深入,他再集中优势兵力分而击之。结果我们都知道,李信战败,损失惨重。】

评论区

“不只是战场上的失误,还因为昌平君和楚国暗通款曲,泄露秦国机密吧。”

“秦楚世代联姻,昌平君不仅是秦国公主之子还是楚国国君之子,他也有继承权的。”

“后来,昌平君被项燕立为楚王,反叛秦国,就是他通楚的证据。”();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