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后,余平也基本出师了,当即就找老丈人打秋风,在任府建了属於自己的道场。
而这时,余平也真正体会到了,傍富婆的快乐。
常言道,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但是富婆会给我买一把好刀。
此言甚妙也。
余平需要的符纸,精品硃砂,好道袍,老人参,各类道门法器的原材料。
只要余平需要,通通有之。
余平只需要把材料变成自己的底蕴就可以。
当然,此时的余平可不是咸鱼。
共享到一身法力的余平,开始向周边伸出自己的触角。
以任府的渠道,为各地的百姓斩妖除魔。
当天到,当天解决,富有者收报酬,穷人蹭口饭吃。
路上,余平从不吝嗇展现自己的与眾不同。
什么飞身过墙,缩地成村,掐算占卜。
这一套连招下来,余平彻底名声远扬了。
有了名声后,余平和老岳父任府迅速利用起来,利用富人地主追捧高人的心理,迅速结成了利益链,整个任家的势力开始快速膨胀。
要不是古代道士早饭快捏,余平想搞的话,都可以试试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了。
余平当然不想挨河蟹大神的肘击,因此只是在南方东西两省扬名。
平日里居住在任府附近,富商们给他出资建的大道观里,道观里都是任府的老下人。
平日里余平便是乘著他们抬的轿子或马车出门。
原本,余平更喜欢自己赶路,但后面,总有人劝他高人要有排场,余平也就听之任之了。
反正余平又不欺压他们,抬轿子的钱也是给的足足的,劳动换钱,很光荣的事情。
因此,这些下人们总是爭抢著给余平抬轿子,还为能叫余平为姑爷而感到高过其他人一筹。
至此,余平势力已成,拥有了极高的权力与地位。
某一段时间,大多人见到余平,都会尊称一声,余道长。
不过余平以自己师父九叔,也不称道长的缘故,让人叫他余先生。
对於余平的惊人变化,九叔只觉得理所应当,余平天生不凡,若是不干出一番大事业,反而浪费天赋。
而且他也不是迂腐之人,好面子的九叔作为余平的师父,也是大出了风头,诸位师兄弟轮番发来问候,让九叔只感觉简直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