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改造地府计划 > 110120(第6页)

110120(第6页)

显然,要是他们不愿意面对游侠刺客的匕首,就只能去面对御史台的名单了。而相比起御史台每天清晨都要嗵嗵敲门的强大压力,这区区一把匕首,似乎也就实在……

总之,在迟疑许久之后,到底没有人出声质疑,这样就代表默认了丞相公孙弘的宣示,同意了他“检阅土地”的安排。

丞相公孙弘悄悄松了一口气。显然,公孙弘自己也非常清楚,在劣币案爆发,三公九卿基本成了期货死人之后(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觉得皇帝会绕过他们吧?),他的权威也大幅下降,根本指示不动情绪近乎崩溃的下属;以至于不能不闭门自守,免得自取其辱。但现在看来,皇帝这招连消带打确实有效,至少成功调动起了绝大部分官吏的积极性。至于后遗症嘛……

哎,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谁还能在乎什么虚无缥缈的后遗症呢?

公孙弘明白,皇帝派出亲信来传达口谕,既是监视,也是考验;如今整顿豪强、清理土地,已经是丞相府上下唯一的机会;如果事情能够办得妥当,那论功行赏,或许可以稍微抵消他们的失察之罪;如果办不好么……

公孙弘轻轻叹了口气;扫了一眼堂中神色各异的下属,重新调整了一下面容。他是从中下层官吏一步步爬上来的,当然知道底下官吏们的心思;在没有任何希望时,这群官僚主义的活化身、形式主义的先天圣体,会表现得相当之冷漠、僵化不仁;而一旦看到一丁点希望——存活的希望、升迁的希望,这些官吏表现出的残暴、亢奋、躁进,又会叫所有人胆战心惊,完全不可克当。

换句话说,要是真让现在的这群人下场执行清理土地的法令,那与放了一群饿狼出来,可能也没什么区别。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孙弘摇一摇头,狠下了那本就所剩无几的柔软心肠;他拍一拍手,示意身后的小吏将历年登记的土地文书全部搬进来,随后看了一眼站立在侧的霍将军,语气和蔼:

“既然已经宣旨,接下来就要忙着划定土地了。这些都是琐事,天使是否还要细看呢?”

在派出霍侍中后的第三日,皇帝与军中接见了长安城敬谒的官吏。

即使出巡在外,天家办事的制度仍然不容稍有更改;每过十日,长安城中都会派出一位二千石的高官到御前问安,汇报朝廷动向,恭请圣上指示;当然,在大局未定之前,皇帝绝不会对朝廷稍假辞色,所以每次拜见,都只是得到一个“朕躬平安”的回复,便草草打发,不见下文。

但这一次不同了,这一次皇帝大张旗鼓,盛设仪仗,在中军营帐中召见了报信的大臣,先是殷殷询问了京中的局势,再从容不迫的宣布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朕这几日与大将军议论了几次劣币案的首尾,颇有所得。”

闻听此言,垂手站立的大臣浑身一抖,赶紧竖起了耳朵,仔细聆听圣上的训示,生怕遗漏了一丁点关键的细节,误了卿卿性命。而跪坐……跪坐在上策的大将军卫青则嘴角一抽,没有说话。

是的,如果要咬文嚼字判断,他的确也曾与皇帝“议论”过,但“议论”的模式嘛,大概就是皇帝喋喋不休,连篇累牍,反复向他抱怨劣币案中的罪犯有多么可恶、多么讨厌,多么该杀——而大将军恭敬聆听,在恰当的时候点一点头,当好这个捧哏而已。这种议论出来的“所得”,似乎……

“虽然案情恶劣,罪大恶极,但朕思之再三,以为大将军所言不差,即使这样的大案,处置仍然要有等次,不能不分轻重,一律杀头;毕竟人头割了,还是长不起来。”

大将军:…………

显然,这又是一个“我哪里说过”的故事;但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在乎真相了。在历经了数十日的惊恐狂乱与震悚之后。骤然听到这样隐约带着缓和的语气,大臣全身上下都是一震。他根本顾不得被造谣的当事人的感受,迅速匍匐了下来,恭敬聆听圣上的训示。

圣上训示道:

“一个案子,有主使,有胁从;主使当然十恶不赦,胁从却可能是情非得已。譬如铸造□□的流程中,很多小吏也是麻痹大意,或者畏惧上级,才不能不敷衍塞责;上下一气,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些小吏可恶当然也可恶,但要是一个个全都抄家灭族,未免也太伤和气,还是要另外想一想妥善的办法。”

皇帝会害怕伤和气?这话说给泰山府里的死鬼,连死鬼都不会信,但在场当然没有人敢否认至尊的话,于是大家默然不语,听着皇帝做了最后的判断:

“……所以朕想,要是涉案者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劣迹,那也不是不可以抬一抬手。从宽免去死罪,让他们去工坊中做做苦力,办点实事,也算为国家尽一份心力,稍稍赎一赎罪过吧。”

第114章

从后续的结果来看,皇帝陛下的宽仁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以后的重大政治判断;当月十五日,他公开向长安城问安的使节释放缓和的信号,表示自己接纳了大将军的谏言(大将军:?),同意对底层的官吏高抬贵手,以苦役代替杀戮的刑罚;十六日,他又召见了千里奔赴而来的张汤,同样宽宏大量的表示,这一次虽然要以儆效尤,但总归也用不着杀那么多:

“朕想,这一次处罚的力度还是要控制。”圣上很和蔼的说:“总的来说,杀的人不易过多,控制在两三千也就可以了。”

帐中并无一个人出声,只有——只有站在旁边的某位穆姓方士晃了一晃,将一边的水盏打翻在地,哐啷就是一声巨响。

皇帝回头瞥了这冒失鬼一眼,神色微诧异;显然,圣上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只杀两三千五六千已经是十足十的“宽仁”、“慈悲”,非常之有自控力的表现,所以根本搞不懂这人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失态——再说了,如今这所谓的“宽仁”,不也是你这小子会同了老登联袂登场,反复陈情,千般游说,才从朕口中套出来的条件么?你自己又惊骇什么呢?

皇帝索性不再理他,转过头去注视张汤。御史大夫张汤依旧毕恭毕敬、匍匐在地,没有一点其余的神色——或者说,在□□案爆发,他被迫押注上整个家族的政治性命来自生理性命之后,他就实在没有精力做出其他的表情了。张汤只是低沉的、漠然的开口:

“请陛下示下,该杀的都杀了之后,其余的该怎么料理?”

皇帝想了一想:

“朕也不为难他们,虽然死罪已免,活罪终究难逃;留在关中骇人视听,干脆就流放吧。允许他们带上自己的浮财,就流放到……”

说到此处,皇帝微微有些迟疑。显然,所谓“网开一面”,并不是圣上展示出了某种不寻常的慈悲,也绝不是大将军的沉默寡言力重千钧,足以挽回莫测天心;而是——而是穆祺的游说相当给力,足够打动圣上冷酷的内心;而这种立竿见影的游说,当然不可能是出自仁义道德,而是极为赤裸裸的引诱。穆祺直截了当的告诉他:

“——陛下要知道,人其实是最宝贵、最可靠的资源之一;尤其是经历过教育,懂得服从指挥的人,那简直就宝贵得无可言说了……”

要想以全新的技术造出全新的神物,就必须得持有足够的资源;要想挖掘出足够的资源,就绝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关中一地,而必须放眼天下,将视角投遍天涯海角。当然,此时的天涯海角可绝不是什么浪漫优雅的美称,华夏辛苦耕耘千余年,到现在也只是把关中山东河北河南改造为了适宜统治的熟地,而长城以北长江以南,广大茫茫辽阔的所在,仍然是人烟稀薄文明凋零的蛮荒地带,属于挖矿队开拔过去只能看犀牛和大象龇牙的那种。

真龇牙——现在江南官吏还要固定给皇帝上贡犀牛角和象牙呢!

要想在这种地方招人开矿,那可真属于想瞎了你的心了;且不说江南漠北的人半土半野,高兴了下山当汉天子的子民,不高兴了上山当无拘束的野人;就是真用报酬把人拉过来了,当官的也别想着能赶什么进度——别的不说,当地土人听得懂你中原的话吗?

什么叫书同文,什么叫车同轨?秦始皇帝一个陕西的土老冒,他的命令还能管得了在江南光着屁股撒欢的渔民了?

所以说,要想开发蛮荒,要想宣传教化,要想将生地逐步开发为熟地;就必须得从中央挤出人力,把知书识礼认同中原文化的士人派过去,一寸一寸的争夺生存空间,一步一步的浸染礼乐教化,为汉文明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显然,一般脑子正常的中原文化人,都不怎么乐意到江南看犀牛龇牙,所以封建时代开发蛮荒的大招,往往就只有一个——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