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众太监指引着来到了书房外,阴冷的环境让他陡然清醒了过来。
荣辞敛去心事,换上运筹帷幄的太子皮囊。浮沉在这皇宫之中,他又有别的选择吗?
他谨慎地踏进书房,今夜的烛火似乎格外微弱,令人看不清屋内陈设。
虞帝的声音从昏暗的夜色中传出:“太子来了。”
“儿臣,参见父皇。”荣辞深深作揖,拜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他们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复杂,虞帝看重他,培养他,给他权力,却又忌惮他、害怕他、防备他。
也许他对每一个儿子都是这样的,只不过荣辞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荣洙背靠沈家,而沈家权倾朝野。荣现手握重兵,如今战功赫赫。其余皇子虽年幼,却也有世家大族的手笔。
只有万素琼,出身低微无依无靠,与前朝毫无牵连。
书房内一时安静了好一会儿。
“边关之事,朕想听听你的意见。”虞帝背对着他,手里正把玩着一把孩童的木剑。
荣辞并未见过这样的玩具,然而虞帝的话让他瞬间猜到了,那是荣现的物件。
皇帝,在犹豫。
荣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脑海中下意识地计算着得失。
虞帝不能犹豫,荣辞需要借助虞帝的手除去老二。
自己动手难免会留下痕迹为人诟病,可若虞帝动手,便是天子容不下他。
一边是暴虐嗜杀的皇帝,一边是人品贵重的太子,群臣也会更好选择一些,荣辞登基的进程也会更快些。
一石三鸟,荣辞计算出了最大利益的办法。
也许当上天子他就能自由了,荣辞心里这么想着,于是有了决定。
他要将这件事推波助澜到底,让虞帝心中的秤发生倾斜。
荣辞换上平日里恭顺的模样,上前说道:“边关大捷,是大虞气运使然,亦是父皇的深谋远虑。”
他给虞帝制造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步步引诱其进入陷阱。
“看到胜仗,儿臣跟百姓们都十分欣喜,街头甚至为此请了戏班子,特地传唱边关这位杀敌的英雄。”
第二步。
“英雄?此事在京中传播甚广吗?”虞帝果然抓到了重点。
这些年来荣辞一步步扩展着自己的势力,慢慢架空着虞帝的视听。
有些小事,自然不必惊动陛下。
“是,”荣辞恭顺地颔首,“京中百姓都对勇王府上出的这位英雄交口称赞,颇有民心。”
第三步。
一个王府,却颇得民心。
虞帝仍然握着那把木剑,却已改成了审视的目光。良久,虞帝终于放下了那把木剑,双手抱臂,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朕的儿子,却有登天的野心。”
火烛噼啪作响,不知燃烧到了什么,也许是扑火的飞蛾。
“派人去边关,查清底细。”
荣辞恭敬抱拳,离开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