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望向襄阳的方向,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城中那道白色的倩影。
“贤侄,”李文忠策马来到杨过身边,打断了他的思绪,“这一路征战,多亏你相助。若是你义父知道你为襄阳立下如此功劳,定会欣慰。”
杨过微微颔首,淡然道:“举手之劳。襄阳是义父的责任,自然也是我的责任。”李文忠见他神色恍惚,不觉摇了摇头:“这一路你虽然功劳不小,但总觉得你这人心事重重的。也罢,到了襄阳,好好歇息几日。”
杨过不答,只是望向远方渐渐显现的襄阳城廓。余晖洒在城墙之上,将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染上了一层金红色。
片刻后,队伍穿过城门,杨过与李文忠告别,独自策马前往郭府。
此时已近黄昏,街上行人逐渐稀少,商铺也陆续打烊,唯闻马蹄声在石板路上清脆作响。
行至郭府门前,一轮红日已沉入西山。
下马入府,庭院内静谧更甚。
寒风过处,光秃的梧桐枝丫随风摇曳,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两侧的灯笼尚未点燃,屋内显得有些昏暗,只有西边几扇窗户,还映着天边残余的几缕暗红光芒。
驻足庭中的杨过望着这一片静谧景象,心头不觉一紧。
“少侠回来了。”管家武三通快步迎上前来,神色间带着几分不自然,“让小人这就吩咐准备热水。”
杨过微微颔首。片刻之后,他换了身清爽衣衫,却始终不见那道熟悉的身影。夜色渐深,府中处处亮起灯火,却衬得他心中愈发空落。
忽然,一缕琴声随风飘来,初时轻若无物,渐渐清晰。他循声向前院行去,脚步不觉放缓。琴声悠扬,却与记忆中的曲调大不相同。
推开书房的门,沈红玉正伏案抚琴。她见杨过进来,手上的动作微顿,琴声戛然而止。
沈红玉放下手中的琴拨:“少侠辛苦了。”
杨过站在门边,目光落在那张乌木古琴上。那是一张陌生的琴,不是她惯常所用的那一张。
“这几日偶得一张古琴,虽不及从前那张音色清越,却也能遣遣这冬日里的清冷。”沈红玉轻抚琴弦,若有所思。
杨过默然,心中却涌起一丝不安。
“府中的寒意,似乎来得特别深。”沈红玉望向窗外,语气悠远,“前日里,寒风呼啸,院中的枯枝都结上了一层薄霜,便觉得特别萧瑟。”
杨过心中一紧,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问道:“她……可有说,去了哪里?”声音微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沈红玉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未曾言明去处。她向来不喜多言,这次……走得也甚是决绝。”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吹得纸窗簌簌作响。
杨过静立良久,眼前浮现出绝情谷中那方寒潭,古树参天,那是他们的初见之处,想必也是她归去之所。
当日为了襄阳之事,他执意要来,她虽不语,却随他同来。
如今她独自离去,必是回到了那个清幽之地吧。
夜色渐浓,杨过大步向偏院行去。
沈红玉想要出声相劝,却终是没有开口。
她知道,有些事,不必说得太明白。
次日天色未明,一骑白马自郭府后门疾驰而出,向着绝情谷的方向奔去。
晨雾中,马蹄声声渐远,惊起林间栖鸟一片,在寒冷的晨色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