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去祭拜韩非,韩非开不开心不知道,他自己绝对会呕死。
但是李斯肯定不能这么说,于是思考了一番之后,面露为难道,“师侄所言甚是。
但是师侄有所不知,韩非之死乃是君上心中一根刺,这些年谁都不敢在君上面前提及韩非,即便是太子、太孙都是如此。
如今师侄想要为韩非举办大型的祭拜仪式,怕是君上那边就不好说吧。”
李斯以为搬出嬴政张良就会打消念头,但可惜李斯想错了。
“师伯放心,这件事情就是君上答应的。”
“什么?”李斯惊讶的声音都高了起来,为什么君上会答应这种事情!
张良仿佛没有意识到不对,为李斯好好解释了一番。
“这件事情本就是君上提起的。当时君上邀我问策,结束之后问我是不是韩非的弟子。
我说是的之后,君上就像打开了回忆一样,跟我说了好多和师父之间的经历。
君上说,如果不是一场阴差阳错的错误,或许现在和我师父也是一对君明臣贤的典范。
思及此君上借着怀念故人的由头让我牵头拟办我师父韩非的祭拜仪式。”
这个解释是李斯没想到的,李斯听完牙都要咬碎了。
这么多年都没想起韩非,现在就像回忆起来了?李斯怎么就这么不信呢,肯定是张良在君上面前说了什么。
张良像是李斯肚里的蛔虫一样,“我也好奇君上为何如此说,但是君上回了我一句,‘你真的很像韩非’。
我猜想大概是君上看到我之后情不自禁的回忆起我师父的好了吧。”
还真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看来师侄在君上心中位置极高啊。”
李斯的酸言酸语张良不在乎,甚至还觉得李斯的理智还没有摧残完,于是继续刺激道,“师伯说笑了,良在君上心中能有什么位置,不过是托了师父的福。
君上认为师父会教徒弟,给他留了个勉强能用的人罢了。”
这话到了李斯耳朵里就变成了:是的没错,我会教学生,而且我的学生身上有我的影子;今后只要我的学生在大秦朝堂上一天,你的君上就能记住我一天。
李斯,你赢不了我!活着,你赢不了,死了,你照样赢不了。
李斯忍不了了,不就是教学生嘛,谁不会啊!
张良看着李斯面目扭曲的样子,装模作样的问道,“师伯看样子不太高兴,是不想去吗?是因为和师父关系不好吗?
还是说坊间传闻,师父是死于您之手不是空穴来风?若是如此……”
李斯怎么可能让张良诬陷自己,即便不愿意也咬牙切齿的回答道,“师侄放心,当日我一定到场为我师弟祭拜!”
张良觉得刺激够了,于是准备离开了,“君上的要求良已经带到了,良看到师伯府中有客,本就有所打扰,更不好继续下去,所以先告辞了。
十日之后的祭拜仪式,郊外师父的墓前,师伯千万不要缺席啊。”
张良说完后就离开了,转身动作毫不留情,完全不管身后的李斯的愤怒。
第137章扶苏离开和萧何拜师
清风和畅,天色微亮,今天一大早嬴政就带着嬴子瑜等人来到官道上为扶苏送别。
因为今天是扶苏去邯郸就职的日子。
显而易见,之前张良提出的代替分封藩王的陪都制度经过几个月的商讨完善终于得出最后结果了。
为了更好的抵御边境匈奴和同化六国旧地百姓,嬴政力排众议设立了两个陪都,一个在邯郸,一个在寿春。
邯郸作为抵抗北边匈奴的战略要地自然是扶苏这个太子前往坐镇嬴政才更为放心。
而去寿春的人选,嬴政起初属意的是公子高,毕竟公子高一直从事文化工作,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同化楚人用的得心应手。
但可惜公子高胸无大志,他的原话,“父亲你是了解我的,我搞搞文艺还行,但是让我治理一方百姓真的就太为难了。
别到时候移风易俗还没搞好,我自己先把寿春那块儿治理烂了。”
公子高别的不行,自知之明是一等一的清晰。
嬴政虽然对这个儿子恨铁不成钢,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人说的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