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知义头戴金冠,身穿飞鱼服、外着鱼鳞齐腰甲,高坐于府衙正厅的首座。
厅内,一众将校正襟危坐,垂首而敬,万众噤声。
河南镇七师、汉中镇三镇、湖广两镇,共计十二名将官,俱列坐其中。
陈鸣、陈永福、高谦、孙启运、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七名河南镇的将官坐于右侧。
而左良玉、刘光祚、尤世威等五名将官则是坐在厅内的左侧。
除去跟着胡知义一直留守在汉中府的两名镇将之外,坐座的一众将校无一例外起步都是伯爵。
济宁大捷之后,陈望被晋封燕国公,一众将校也由此论功行赏,各表军功,封为伯爵。
伯爵易取,而侯爵难封。
这是靖南军如今军中上下达成的共识。
如今整个天下,只封了一名侯爵。
郑芝龙得封靖海侯,是因为献出了手中所有的兵权,将麾下所控的商道、航路、海图一应全都交付而出,才得以封侯。
成为伯爵并不艰难,只要是靖南军一系的将校,在军中积累下一定的军功之后,朝廷的诏书很快就会下来。
但是朝廷封赏的伯爵,或许说陈望封赏的伯爵更为贴切一些。
伯爵共分三等,一等可以传袭爵三代,二等一代,三等流爵。
靖南军如今这些封赏下来的伯爵,大部分都只能是传承两代到一代。
还有少部分军功并不显赫的则是流爵,人亡而息。
侯爵也同样被分了三等,从上到下,依次为,县侯、乡侯、亭侯。
亭侯可以承袭爵位两代,乡侯四代,县侯六代。
世袭罔替的侯爵,则是最高等的超品,非是赫赫军功,平国定疆者不可有之。
这样苛刻的军功爵位,确实是让大部分的将校都颇有微词。
但是陈望定下的军官待遇,却是比其往昔要高出了太多倍,也冲淡了军功爵位苛刻的要求。
而且,之所以大家都拼命的想要博取一个侯爵。
最大的原因还是,侯爵虽然不能世袭罔替,但是侯爵降级为伯后,是允许世袭罔替的。
郑芝龙如今得封的侯爵,正是亭侯。
至于凭借着从龙之功,从伯爵晋封侯爵,在座的大部分将校全都心知肚明。
他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样的从龙之功。
陈望起于寒微,荫萌靠的是大同曹氏,晋升则是靠着陈胡氏的子弟为骨,只有周遇懋等少数的嫡系人马日后可能直接晋升为侯爵。
他们这些后续在大局将定之时才加入进来的人,却是难以就此跨越位之间的鸿沟。
想到这里,厅内的一众将校皆是目光灼灼。
军功,就是一切。
荣华富贵,光耀门庭,封妻荫子,想要这些所有的一切,唯有军功!
所有人的心中都清楚,这一次的西征,挂帅之所以是胡知义,这个他们并不了解,甚至此前与他们并没有多少交际的人,最深处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李自成如今麾下号称大军三十万,但是实际上能打的就那么几万人。
而陈望这一次直接调动了大军三十万,胜负早已经注定。
胡知义是陈望的堂弟,一直跟随在陈望的身侧南征北战,而后陈望离开汉中府后,是胡知义一直以来稳定汉中府的局势,镇守后方。
陈望这一次让胡知义作为西征的主帅,正是想要用收复川陕的军功,让胡知义得以晋升侯爵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