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越一时困惑,看不出这封寻常的竹简,究竟暗藏什么玄机,只得垂眸,暗中思索起来。
嬴驷似乎对燕国的内政十分关心,已经超过了一位君主对邻国内政的关心程度。
先前晚宴,嬴驷表露出对燕王立太子平的不满时,楚越就已经感到困惑,她不曾听说太子平有什么反秦的主张,但嬴驷明显对燕王立太子平十分不满。
本欲一探究竟,却因为事多,一时忘记了。
该死。再也不贪图男色了。
伴君如伴虎,楚越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生怕自己饭碗不保。
再一想,她心中不免多了几分猜测。
要么是燕国此举,与列国动向有关,事关秦国安危,要么,是与嬴驷自己有关。
五国相王目的在对抗秦、齐、楚等大国,注定成不起气候。
大国会合纵,试图瓦解同盟,盟国内部,也是同床异梦,赵国总想吞并中山国,怎会与他盟好?
楚越越想,越觉得嬴驷不是为此事忧心。
那是什么?
老板的心思真难猜啊。
她怎么就没觉醒什么读心术。
从嬴驷身上想不到结果,楚越将思绪投向燕国。
现在的燕王哙【1】,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战国君主。
虽然这个名不是美名,但好歹也出名了,不至于湮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燕王哙被大臣忽悠瘸了,非要效仿上古贤人,跳过自己的太子,禅让给丞相子之。
太子平不甘失去那广袤土地、万万贯家财的继承权,起兵和子之决一死战。
齐国趁燕国内乱,举兵来犯,仅仅五十天,就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蓟城。子之杀了太子平,齐国人杀了子之和燕王哙。
差一点战国七雄就少一雄,燕王哙居功至伟。
下一任燕王,燕昭王姬职,是在秦国和赵国的帮助下,成功继位的。
赵国帮一帮敌人的敌人无所谓,但秦国大费周章,派兵穿过三晋之地,护送燕昭王回国,就有些非同寻常。
楚越联合史料与嬴驷的担忧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位燕王的母系,出自于秦。
护送本国女子的孩子回去继承家产,有什么问题?
同理,本国公主的孩子没有被立为太子,还被送到韩国为质,嬴驷能高兴吗?
嬴驷接下来的话,也验证了楚越的想法。
“当年寡人嫁公主去燕国的时候,曾向她承诺,秦国,一定会是她坚实的后盾,可现在看来,她反因秦国,而母子分离。”
楚越并未见过那位公主,可见她出嫁燕国,是在自己来到秦国之前。
再一想。
她第一次见嬴驷,彼时他不过弱冠之年,二十出头。
这个年纪的秦君,应该没有一位适龄的女儿嫁往燕国,所以嫁燕的王后,只能是嬴驷的姊妹,孝公的女儿【2】。
“那时寡人刚登基不久,齐国马陵之战挫败魏国,两国在徐州相王,魏王承认齐王的王位,齐国蒸蒸日上,秦国当然不能坐看。”
楚越当即明白秦国嫁公主去往燕国的原因。
燕齐接壤,常有摩擦,齐国经常趁燕国王位交替,偷袭燕国,但燕人也是有脾气的!
两国是老邻居,也是死对头。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想要牵制齐国之势,就得支持他们的敌人。况且燕国与秦国相去甚远,交好有利无害,还能在齐国背后,牵制它。
“公主出嫁时,正值加笄之年,年轻美丽,而那太子已经一把年纪,公主为国出嫁,牺牲良多。”
嬴驷忧心道:“寡人担忧公主在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