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得。**
>**我们不说谎。**
>**我们还要长大。”**
消息传开,三界震动。
百余名曾遭天庭抹除姓名的旧吏联名请求加入“民愿司”,要求公开历代冤案档案;
十族长老提议设立“记忆祭”,每年冬至,全民共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更有凡人修士自发组成“巡灯会”,游走四方,收集民间口述,汇编成《万民录》。
启明台为此召开紧急议事。
会议上,火族公主提出一项惊人议案:“既然天道已退,何不彻底废除‘神判’制度?从此以后,凡重大裁决,皆由‘民意烛火’决定??即青莲灯愿力所向,便是天意所归。”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有清官质疑:“凡人情绪易被煽动,若群情激愤误判无辜,岂非重蹈覆辙?”
混世魔心少主却起身反驳:“正因为过去全是‘神断’,才造就无数冤狱!我族灭门之时,可是有半句申辩的机会?现在我们要的不是完美制度,而是容错的权利??错了,可以改;压了,可以反;说了,有人听!”
众人沉默。
最终,杨戬开口:“我同意。但需加一条:任何判决,必须经过三轮‘烛火验证’??初议、复审、终定,期间开放万人观灯陈情。若有异议,可提请‘记忆回溯’,由启明台调取过往影像佐证。”
议案通过。
当夜,第一桩“民愿审判”开启。
被告是一名前天兵统领,曾在五百年前率军血洗南荒三十六寨,号称“奉旨清剿邪修”。如今他隐姓埋名,藏身山村教书育人,却被一名幸存孤儿指认。
启明台下,万人聚集,青莲灯如海。
烛火初燃,八成指向“死刑”。
可随着《万民录》中一段段证词浮现??有村民讲述他如何救下瘟疫孩童,有学子回忆他深夜批改作业的身影,甚至当年一名被俘女巫坦言:“他放走了我,只说了一句‘你也曾是别人的孩子’。”
烛火动摇。
第二轮复审,支持宽恕者渐增。
到了第三轮,杨戬亲自启动记忆回溯,调出那场屠杀的最后一幕:血泊中,年轻统领抱起一名濒死婴儿,将其塞进枯井缝隙,低声说:“活下去,替我看看太平。”
灯焰摇曳,终归平静。
最终裁定:免除极刑,改为终生巡行三界,修复战乱遗迹,并公开忏悔。
宣判那一刻,老人泪流满面,叩首不起。
而那个孤儿,走上前,将一盏青莲灯放进他手中:“你可以赎罪,但别指望我原谅。我只是……不想再做个复仇的人。”
人群寂静,唯有灯火轻响。
杨戬站在高处,望着这一切,忽然感到一阵久违的疲惫袭来。不是身体的累,而是灵魂深处某种重担终于松动。
他转身离开,独自踏上归途。
途中路过一片荒原,见一位老妇正在坟前烧纸钱。火光映着她布满皱纹的脸,神情平静。
“你在祭谁?”杨戬问。
“我丈夫。”她说,“他也曾是个天兵。手上也有命债。但他晚年天天替人修桥补路,我说他傻,他说:‘我欠的,总得还一点是一点。’去年他走了,我就按他的意思,每年来这儿烧一次纸,不是求他安息,是告诉他??人间还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