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在万历修起居注笔趣 > 第0329章 孤臣沈力捧小万历 今日朕是主角(第1页)

第0329章 孤臣沈力捧小万历 今日朕是主角(第1页)

腊月十三,天微微亮。

甚寒。

皇极门下灯火通明,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目前,常朝公议已成为解决朝政问题的主要方式。

一切朝政要务都摆在了明面上。

通政使司当值官在念罢数本日。。。

夜风拂过黑龙潭,带着春末的微凉。周砚秋坐在石碑旁,听着孩子们清亮的童声在山谷间回荡,那首“八更鼓”被重新谱了简单的曲调,节奏缓慢而坚定,像是一代人将火把递到另一代人手中。她低头看着手中的《我家的八更鼓》,纸页上贴着泛黄的老照片??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站在田埂上,嘴唇微张,仿佛正在低声吟唱;旁边是女孩爷爷的手写记录:“一更天,官不言;二更鼓,民吞语……七更尽,血埋土;八更起,魂归路。”

她指尖轻抚那行字,心头一震。“八更起,魂归路”??这句从未出现在任何版本中的歌词,竟出自民间口传。原来,真正的完整版一直藏在百姓的记忆深处,只是无人敢提,无人敢录。

她忽然想起沈念在《净史盟秘录》中写的一句话:“史之亡,不在焚书,而在silence(沉默)。”

手机震动了一下。“照幽冥”推送了一条新消息:

>【系统提示】检测到关键词“八更鼓”在全国中小学社交平台提及量激增3800%,AI语义分析显示:超过六成学生将其与“历史真相”“记忆传承”关联。

>同步发现,“影史工程”服务器集群于三小时前启动紧急加密协议,疑似应对信息泄露潮。

她冷笑一声,把手机放回口袋。他们终究还是怕了。怕的不是一段音乐、一首童谣,而是千万人开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记。

身旁的女孩递来一杯热水:“周老师,您冷吗?”

“不冷。”她接过杯子,温热透过掌心传来,“有你们在唱歌,就很暖。”

学生们唱完一遍,安静下来。一个戴眼镜的男孩举手问:“周老师,为什么‘八更鼓’以前不能唱?现在就可以了吗?”

她望着远处渐渐暗下的山影,缓缓道:“因为以前有人害怕声音。他们以为只要没人说,事情就没发生过。可声音不会消失,它会藏进风里、水里、老人的咳嗽声里、孩子的梦话里。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它就在等着被重新听见。”

“那我们现在做的事,算是修史吗?”另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

“是。”周砚秋点头,“而且是最勇敢的一种。官方修史靠笔墨,我们靠记忆。他们的记录可以被删改,但你们心里的声音,谁也拿不走。”

话音未落,天空忽地划过一道流星,短暂却明亮。孩子们惊呼起来,指着天边许愿。唯有她怔住??那一瞬的光轨,竟与西安地宫鼎底星图中的“启明引路”完全一致。

她猛地站起身,心跳加速。这不是巧合。自钟楼事件以来,她已多次观察到异常天文现象与古文献记载的重合:冬至那天的月相偏差、前几日北极星亮度突增、甚至昨夜北斗第七星隐约呈血红色。这些细节,都被“照幽冥”的天文模块标记为“非自然扰动”。

她立刻打开平板,调出近期收集的所有数据流。当她将“八更鼓”传播热力图、残谱共鸣频率、以及今日流星轨迹叠加分析时,一幅诡异的全息投影浮现眼前??三条曲线竟在空间与时间轴上交汇于一点:**北京景山,明日凌晨三点十七分**。

正是钟楼无源声波重现的时间节点。

她瞳孔骤缩。难道,《九霄清梵》并非偶然响起?而是某种周期性唤醒机制?每当民间记忆达到临界点,它便会主动回应,如同沉睡的守卫者听见了召唤?

她当即拨通林知遥电话:“我要你帮我做一件事??明天凌晨两点,黑入景山公园所有监控终端,准备全程直播。不用加密,也不用匿名,就让全世界都看到。”

“你疯了?”林知遥声音发紧,“上次的事还没平息,国安局还在调查‘照幽冥’的技术来源!郑铮亲自带队,已经约谈了三个合作高校实验室!”

“正因为他们查不到源头,才更需要亲眼看见。”她语气平静,“让他们看看,这不是黑客攻击,不是境外势力煽动,而是一段音乐、一群孩子、一句童谣,在唤醒一座城的记忆。如果连这都要镇压,那就让全中国、全世界一起见证。”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终于传来一声叹息:“……设备我会安排。但你要答应我,别再一个人冲进去。”

“我不进去。”她说,“这次,我要请所有人进来。”

次日清晨五点,微博热搜再次爆炸。

#景山钟楼今晨再现神秘乐声#

#数百市民自发聚集聆听古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