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择日走红陆严河是被谁推下河的 > 男制片人和女演员(第1页)

男制片人和女演员(第1页)

“马致远。”

周平安安静地、淡定地看着他。

“我不管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奉劝你一句,都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下,你最好冷静地想一想,你手上有的是什么,面对的是什么,过去这几年的经历应该也让你明白了。。。

陈屿没有再睡。他坐在控制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支旧录音笔??阿依留给他的遗物,外壳已被磨得发亮,像一块沉入河底又被捞起的石头。窗外的夜还在呼吸,营地里只有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嗡鸣,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脉搏。他打开Y-07的音频日志,将那段六分二十三秒的录音又听了一遍。这一次,他关闭了情绪分析模块,只用耳朵去听。

泥泞的脚步声很重,至少三人,其中一人拖着腿;低语是克钦语夹杂缅军俚语,提到了“火种”和“清点人数”;金属碰撞像是枪栓拉动,也可能是铁链。孩子的尖叫持续不到两秒便戛然而止,仿佛被捂住了嘴。而那阵chanting,并非宗教仪式,更像是一种洗脑式的集体诵念,节奏机械,音调统一得诡异。最后那段敲击声,晓晓已还原为摩斯密码:**H-E-L-P-U-S-S-T-O-P-T-H-E-M-B-E-F-O-R-E-T-H-E-Y-B-U-R-N-T-H-E-S-C-H-O-O-L-A-G-A-I-N**。

每一个字母都像钉子,敲进他的颅骨。

“这不是倾诉。”他喃喃,“这是战地电报。”

晓晓的声音轻轻响起:“Y-07的设备最后一次上传是在三小时前。根据信号衰减模型推算,他目前可能已被转移至山区营地,距离原村落约十八公里,地形复杂,无民用通信覆盖。”

“他知道会被发现。”陈屿闭眼,“所以他选在讲完‘青蛙的故事’之后发送。那是他唯一能自由说话的时间??一个‘安全话题’,不会引起怀疑。”

“你打算怎么做?”晓晓问,“联合国方面尚未回应。”

“等不了。”他站起身,走向储物柜,取出一张泛黄的手绘地图。那是老匠人早年走南闯北时留下的,上面用红笔圈出几条隐秘山路,标注着“马帮道”“走私线”“逃难径”。他在克钦邦东部划了一道横线。“如果我是孩子,带着求救信息,我会找一条没人管的路,通向有光的地方。”

他拨通了一个十年未联系的号码。

电话响了七声才接通,背景是风声与犬吠。

“老胡?”陈屿说,“是我,陈屿。”

对方沉默片刻,嗓音沙哑:“你还活着?我以为你在非洲喂蚊子了。”

“我在缅甸边境有个事,需要你带人进去一趟。”

“你疯了?”老胡冷笑,“那边现在是死地。政府军、民地武、毒贩三方混战,连联合国车队都被伏击过三次。你让我去送死?”

“不是送死。”陈屿声音平稳,“是救人。一群孩子,最小的八岁,最大的不过十四。他们学校被烧过一次,这次要是再动手,就会全被编进童兵营。”

老胡沉默良久。“你说‘进去’,怎么进?空投?徒步?还是走地下管道?”

“我有五台伪装终端,外形如岩石,内置定位信标和紧急呼叫功能。它们会在今晚由小型无人机投放至坐标X-7到X-11。但设备落地后需要有人引导孩子使用??教他们按下红色按钮,哪怕只是哭一声也好。”

“你指望我去当搬运工?”

“我指望你当信使。”陈屿说,“你当年从金三角背出三百公斤鸦片都没死,现在难道怕几个孩子的眼泪?”

老胡笑了,笑声里带着疲惫的怒意。“你知道我为什么退隐?因为我看够了。看够了枪口下的母亲跪着求一粒药,看够了十岁男孩抱着炸药包冲向检查站……你以为我还信什么救赎?”

“你不信救赎。”陈屿轻声说,“但你记得那些名字。对不对?张阿妹,十二岁,死于高烧;李大山,九岁,踩中地雷后自己咬断小腿爬了三公里……你全都记在本子上,每年清明烧一页。”

电话那头骤然安静。

风声呼啸。

过了很久,老胡才开口:“几点投放?”

“凌晨四点十七分,避开巡逻热成像窗口。”

“我要两支夜视仪,三套防水背包,还有……一条狗。黑背,听话,能嗅出埋伏。”

“给你准备。”

“还有一件事。”老胡顿了顿,“如果我死了,别写什么英雄事迹。就说老胡最后干了件人事,够本了。”

“好。”陈屿说,“我会告诉孩子们,有个叫老胡的叔叔,把月亮送进了井里。”

挂断电话后,陈屿转身走向实验室,启动“影子协议”的二级权限。屏幕上跳出警告框:**此操作将绕过国际数据监管层,启用民间应急网络(ENET),可能导致法律追责风险上升至83。6%**。

他输入指纹,确认执行。

晓晓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一丝波动:“你确定要这么做?一旦ENET激活,所有‘萤火’终端将进入匿名广播模式,任何持有接收器的人都能监听开放频道??包括敌方。”

“那就让他们听。”陈屿盯着监控画面中缓缓升空的无人机,“让他们听听,一个孩子是怎么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救救我们’的。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人在乎这些声音。”

无人机消失在夜幕中。

陈屿回到办公桌前,翻开一本皮革笔记本,开始记录: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