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虞蘅看的,还是官行榜。
“这民举榜首,是个什么意思?”阿柳将书还给虞蘅。
阿盼嗤笑:“笨,民举民举,便是民选举出来的榜首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咱们便是开食店的状元!”
苏静云与虞蘅一样知道这榜意味着什么,沉默了须臾,亦或是良久,她最先笑道:“阿盼说的不错,此后,亦可戏称阿蘅一句‘虞行首’了。”
就是不知道,蔡内侍何时调查的民意,怎么他们这些食铺子丝毫没收到风声。
阿盼嚷道,“什么戏称,咱们这是名副其实!”
虞蘅呼出一口气,也笑起来,此为最佳生辰礼!
第57章端王的亲临营销新套餐
同酿酒行一般,本朝出版行业在官印基础上,又开放了民间私刻与坊刻,那些因选材不合适或内容质量够不上的,便可寻民间私坊刻印。
但无论私刻还是官印,都需由国子监对送印书籍进行审查、批复之后方可出版。
受前朝影响,时下官刻行出版多为儒家著书,《汴京饮食录》一为饮食经且雅俗不忌,登不得大雅之堂,二为大内内宦所撰,蔡良又是罪臣后人,身份有碍,是以只能通过私刻坊出版,然这反而方便了百姓们购买。
要知道,吃喝玩乐才是市井小民们真正关心问题。
除了供本地人阅览一乐,外州的旅子来了,入汴京城第一件事绝对是寻个好吃好玩地儿歇脚,《汴京饮食录》集汴京餐饮业之大成,还贴心将价格分好了类,活脱脱一本《旅游指南》啊。
其上又不仅仅只有编者一家之语,还整理了民众的反馈。蔡良尝于市井中随机抽询数百百姓,自己只负责将答案整理成榜,顺应民势,毫无偏颇。
且此榜对商户不仅有宣传之功,更有监督之劳。
榜单每年一更,凡买了书的读者,明年这时候,都能参与擢选。若有食店因名气大了便怠慢客人的,失了民心,次年自然落榜。
是以,《汴京饮食录》一经发行,便“火了”。
这几日,进来虞记的新食客,十有七八手里拿着本册子,其中不乏服绯服绿的官员。
喏,现下又一个翰林郎,手持《饮食录》,在门外打量一番才进来。不用看,又是一个从榜单上摸过来的。
虞蘅笑问:“郎君是吃酒还是吃饭?饮酒往前再走数十步浮白馆,吃饭咱们店就有新客套餐,一荤两素,郎君一人吃正合适。”
“小娘子适才所说‘套餐’是什么意思?”那穿深绿公服的青年官员饶有兴致地问。
还有几人手持这《饮食录》的,也围在柜台边上。
虞蘅不厌其烦地与他们解释:“近日因《饮食录》寻来的客人不少,不清楚小店口味的,便可先试试这新客套餐,都是小店最热销的几样,组合起来,更比单点要便宜些许。”
“好,便听小娘子的,要一份这新客套餐!”
虞蘅抿唇笑一下,旋即离了柜台去与他们下单。
裙裾层层拂过地面,恰似柳枝拂过春水,泛起圈圈潋滟。
那青年官员还没开始吃酒,便有些醺醺然了。
脍腻滑香的豕肉甫一入口,又是浑身一震。
这什么烧豕肉,竟这般的好吃?还有这素油炒的冬菇,也是鲜嫩不可名状。
最后一碗烩豆子,青翠的是豌豆,欲滴的是上头的油汤汁。新豌豆加一点鸡茸同烩,滑溜溜,只有拿匙来才能舀得动。
绿袍官员学着隔壁桌两个老饕那样,先浇一勺烧肉汤汁,再来些豌豆拌匀在饭里。
棕红的米饭,油绿的豆子,这味儿,嘿!
绿袍官员恨不得拍大腿,噫吁嚱,相逢恨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