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关系,把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家园,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最终目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奋斗,通过和平发展道路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推进了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的建设。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和谐世界应该是和睦的世界,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和谐世界应该是公正的世界,坚持公正互利,是吸纳共同发展;和谐世界应该是包容的世界,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多年来,中国为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发挥建设性作用。第一,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重视并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中国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经贸、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第二,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与周边地区建立睦邻互信,促进地区安全合作。中国本着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及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妥善解决与邻国的边境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稳定。中国积极推进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在各种地区机制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第三,中国为处理国际和地区一些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促进世界共同安全。第四,中国尽最大努力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多年来,中国力所能及地提供无私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第五,中国不断加强与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更加意识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对话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积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也努力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
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繁荣增添力量,不仅表现在过去,更体现在以新的理念的支撑下,面向未来的发展。承担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世界繁荣发展的郑重承诺。2006年4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所发挥的大国作用。温家宝指出:“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正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负责任的作用。概括地说,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是中国高度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致力于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二是中国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正在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三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自己的立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促发展,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不同任何国家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四是中国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五是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我们主张区域合作应遵循开放原则,应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联系。六是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在处理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七是中国积极参与反恐和防扩散合作,努力维护全球安全与战略稳定。八是中国切实履行入世承诺,致力于建设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体制。九是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真诚无私的援助。十是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推进国际裁军和军控事业。中国有限的军费增长,主要是为改善军人生活、提高防御能力和维护国家统一,不会威胁任何人。我们的国防政策是透明的。[5]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显著特征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正确处理好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人类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尤其是认真总结21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新情况,确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与以往的片面发展不同,科学发展强调和坚持的目标在于:“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道路。”[6]
第二,自主发展。就是坚持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自主创新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我为主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着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建设发展的有益经验,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部署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要求,是对和平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发展。
第三,开放发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全面开放中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同步推进。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7]这是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和坚持“开放发展”的再强调、再要求、再部署。
第四,和平发展。就是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旗帜,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为己任,以和平稳定为手段、为方法,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地位与作用。和平发展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心内容,是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灵魂。和平发展既表达了中国对发展的性质、方式、目标的认识与判断,也反映了中国对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与领会,进而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第五,合作发展。就是在中国自身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发展与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中国自己的发展提高我们对世界经济、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率,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模式。合作发展,既要同发达国家积极合作,也要与新兴国家积极合作。合作发展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互利互惠的形式、相互促进的形式,多渠道、多领域谋求合作发展、合作共赢。任何合作都是利益的交锋,都是力量的博弈。我们不能幻想没有任何矛盾与冲突的合作,但也不能裹足不前,要敢于面对现实,善于解决矛盾和纠纷,不断增进了解和理解,实现合作框架内的共同发展。
第六,共同发展。就是努力实现世界各国、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任何国家的问题都成为全球性问题。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情况,要求一切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国利益的基础上。对别国的损害反过来又会更深地损害自己。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其给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危机,深刻说明了合作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惟一选择。当然,合作发展也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必然选择。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李景治等:《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温家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06-04-04。
[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1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胡锦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载《人民日报》,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