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 第二 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变革(第2页)

第二 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变革(第2页)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对全球各国人民所造成的上述影响表明,国际社会各国只有和谐相处、和平共处,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才能在相互依存的背景下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进程,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不断扩张的历史。这一历史进程的每一次前进,都给世界的联系性和依存性增添新的物质力量。世界紧密联系的物质力量的每一次增强,都产生构建和谐世界的更强的声音和愿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建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建联合国,到冷战后国际社会构建和谐共处的体制机制的努力与实践,都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在国际政治事务上的具体体现和反映。

4。人类最终将走向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揭示了构建和谐世界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地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规律,指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揭示了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关系。

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看似纷繁的社会,实际上是由一些按一定的客观规律排列并服从于一定的运动规律的社会事物组成的有机整体,即社会形态。马克思将社会形态具体地梳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的辩证的两个部分。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包括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及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它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使社会生活的各部分构成有骨骼、有血肉的活生生的有机统一体。正是这种互动关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18]以此为出发点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都要经过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迈向更高级、更完善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剖析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建立起来的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世界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使世界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对世界历史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狭隘性决定它不可能完成世界历史的使命,只有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有世界历史的未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这种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互相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19]可见,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共产主义与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之间存在着一致性。[20]

社会形态理论指出,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由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形态也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共同本质的某种社会形态不可能与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各国和各民族同步进行,导致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差异。因此,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具有特殊性。但是,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各民族按照各自要求的迈进步伐的差异并不能改变走向共产主义的大趋势,因为共产主义是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惟一选择。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转引自苏东觉:《马克思恩格斯论和谐社会》,载《生产力研究》,2006(10)。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1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4]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史》,第3卷,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李慎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基本原理》上卷,1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6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9~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禹国峰:《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载《学术探索》,2008(2)。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