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后殖民现象 > 第五章 资本逻辑与历史差异关于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考(第2页)

第五章 资本逻辑与历史差异关于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考(第2页)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接受或者拒绝沃勒斯坦对“历史过渡”所作的具体解释,甚至有充分的理由接受或者拒绝整个“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但人们不能不承认,尽管这种理论仍然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仍然通过“资本主义”展开自己宏观的历史视野,但它却并没有如一些后殖民理论家所预言的,成为欧洲中心主义的俘虏。事实上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后殖民理论家能够像他们一样深刻地揭示出全球资本主义内部的不平等结构,揭示出被强行置于这种不平等结构中的第三世界国家长期贫困和不发达的根源。过去人们通常把这种贫困和不发达归咎于第三世界国家固有传统的羁绊或历史的惰性,但现代世界体系理论告诉我们,这种贫穷和不发达其实是由这一体系内处于边缘区域的国家和中心区域的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即国际劳动分工的结果。正如沃勒斯坦所说,“当代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既不是一种与发达社会相联系的‘传统’社会的形式,也不是向‘工业化’过渡的初级阶段,而是在世界体系中作为边缘的原材料生产领域的结果,或者如贡德·弗兰克所说‘不发达——正是资本主义四个世纪发展的必然产物’。”[25]

沃勒斯坦等人卓有成效的工作告诉我们,任何对资本主义的抵抗和批判,都只能建立在对这一体系内部矛盾的深入揭示和科学阐释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简单地取消这个范畴就可以了事。像资本主义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或一种话语,而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实,因此并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得了的。试想,如果我们将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殖民主义也作为一种“基础范畴”一并取消,那么后殖民的衮衮诸公又到哪里去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呢?

最后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同样是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同样是反对把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无论是所谓“过渡叙事”还是“发展主义”)强加给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后殖民理论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最终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呢?查克拉巴蒂在《边缘化欧洲》一书中明确反对把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看作后殖民主义的根源,因为这样等于是重演他所反对的“首先是欧洲,其次在他处”的思想逻辑。但这一思想联系恰恰是很难遮掩的。在书中,查克拉巴蒂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最后往往都指向马克思主义的“抽象主义”和“普遍主义”。正是这种“抽象主义”和“普遍主义”使马克思在强调资本的普遍逻辑的同时,压制和忽视了历史的差异。而查克拉巴蒂在书中所坚持的,是一种“差异性”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是后殖民主义者的立论基础,其涉及的差异性不是对某一特殊条件和特殊境况的描述,而是构成语言、现实和意义的基础,因此它是绝对的。在这种认识论看来,像“生产方式叙事”这样的主导叙事或像“资本主义”这样的“基础范畴”都不可避免地会压制自身的差异性、异质性和多元性,所以后殖民理论家拒绝各种系统化与整体化的理论努力。而正如卢卡契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恰恰是所谓“总体性”,即避免简单地抓住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只是将事物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事物内部各部分的相互矛盾和促进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当然,这种总体性并不排斥差异性。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总体性,就是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很显然,现代世界体系理论遵循的是这一总体性原则。正是这种认识论上的深刻对立,决定了后殖民理论和现代世界体系理论在面对全球资本主义和非殖民化等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立场,而这也正是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对立之所在。

[1][美]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199页,北京,三联书店,1999。

[2][美]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198页,北京,三联书店,1999。

[3]AijazAhmad,InTheory:atioures,London:Verso,1992,p。230。

[4][美]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氛围》,王宁等译,9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DipeshChakrabarty,ProvingEurope:PostialThoughtandHistoricalDiffereoyPress,2000,p。50。

[6]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50~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DipeshChakrabarty,ProvingEurope:PostialThoughtandHistoricalDiffereoyPress,2000,p。50。

[10]DipeshChakrabarty,ProvingEurope:PostialThoughtandHistoricalDiffereoyPress,2000,p。61。

[11]DipeshChakrabarty,ProvingEurope:PostialThoughtandHistoricalDiffereoyPress,2000,p。62。

[12]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50~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MoishePostoime,LaborandSoinatioionofMarx'sSobridgeUyPress,1993,p。144。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4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6]VinayakChaturvedi,ed。,Mappiudiesaial,London:Verso,2000,p。1,p。177。

[17]DipeshChakrabarty,ProvingEurope:PostialThoughtandHistoricalDiffereoyPress,2000,p。31。

[18]DipeshChakrabarty,ProvingEurope:PostialThoughtandHistoricalDiffereoyPress,2000,p。30。

[19]VinayakChaturvedi,ed。,Mappiudiesaial,London:Verso,2000,p。1,p。177。

[20]ImmaheCapitalistWorldEbridgeUyPress,1979,p。6。

[21]ImmaheCapitalistWorldEbridgeUyPress,1979,p。53。

[22]ImmaheCapitalistWorldEbridgeUyPress,1979,pp。18—19。

[23]ImmaheCapitalistWorldEbridgeUyPress,1979,p。61。

[24]ImmaheCapitalistWorldEbridgeUyPress,1979,pp。141-142。

[25]ImmaheCapitalistWorldEbridgeUyPress,1979,p。7。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