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惠特妮·休斯顿的唱功 > 第1章 出身名门的惠特妮 Whitneys Famous Family(第1页)

第1章 出身名门的惠特妮 Whitneys Famous Family(第1页)

第1章出身名门的惠特妮WhitneysFamousFamily

2009年9月1日,夏末艳阳高照,在纽约市著名的中央公园里的拉姆西游乐场,一个巨大的演唱会舞台设立在曼哈顿的摩天大厦前。从前一天晚上的11点钟开始,人们就陆续到来,排队等待,只为在第二天一早能坐到离舞台最近的地方。这是一场免费的演唱会,演唱会的主角曾经风靡一时,阔别舞台多年之后,如今的她又突然重返公众的视线。早在她20岁的时候,人们就惊艳于她迷人的魅力,对她一见钟情。25年后的今天,重返舞台的她是如此渴望向歌迷展示她迷人的风采和曼妙的声音。她的名字就是惠特妮·休斯顿。

在美国的新泽西州纽瓦克市,如果能站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碰到天气晴朗,朝北越过哈得孙河向东看去,就可以看到纽约林立的高楼大厦。1963年,惠特妮·休斯顿就在纽瓦克市的市郊出生。作为一个纽瓦克市土生土长的孩子,小惠特妮常常梦想着有一天能像自己的母亲——茜茜·休斯顿那样在纽约的酒吧演唱,并录制自己的专辑。然而,对于年轻的惠特妮来说,她那和睦、爱意浓浓的家庭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在今天的中央公园,惠特妮的生活重心又回到了她的家庭。这是她七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现场直播演唱会。在过去的几个七年中,她的生活充满了不幸。但是就在今天早上,她将站在这个舞台上,向世人证明,她已经从吸毒、离婚的痛苦以及名望暴跌中走了出来。

5000多名歌迷齐聚于此,不仅是为了见证这位风靡全球的乐坛传奇人物的归来,更是为了替她的事业,她的才华而欢呼。在这些人当中,有这样两个人,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位是她十几岁的女儿——芭比·克里斯廷娜·布朗(BobbiKristinaBrown);另一位则是她深爱的母亲——茜茜·休斯顿。今天她们也都齐聚于此,共同为惠特妮的复出加油喝彩。

纵观惠特妮的整个人生,大部分的成就经历都与她的家庭成员息息相关。他们保护她,支持她,与她一起并肩作战。是他们激发她不可思议的音乐天赋,从小一点一滴地培养她,让她的天资和动力将她造就成了一代巨星。在她2009年的新专辑《我期待》的主打歌曲《只有爱》(NothingButLove)当中,她深情地唱出对一直支持她的家人的感恩。对休斯顿家族来说,成就一名当红歌星是半个世纪以来整个家族共同的事业。

在纽约,当她作为母亲夜总会演唱会的一员一展歌喉,正式开始专业演唱时,没有人会说:“看看那个大嗓门的女孩,那就是惠特妮·休斯顿”,而是说:“快来听听那个迷人的小女孩唱的歌,她可是著名歌手狄昂·华薇克的表妹,福音歌手茜茜·休斯顿的女儿呢”。

惠特妮·休斯顿在中央公园凯旋的这一天,人们欢聚于此不只是为了见证这位乐坛天后的华丽回归,他们期待看到更多。歌迷不远万里奔赴于此,就是想要见证休斯顿家族或者说华薇克家族乐坛传奇的新篇章,见证这代代相传的传奇历史。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惠特妮·休斯顿的故事,我们就不得不提她的家族留给她的雄厚的音乐财产。她来自于一个声名远播、才华横溢的音乐世家——尤其是她的表姐狄昂·华薇克和她的母亲茜茜·休斯顿。有趣的是,这些年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她们都有非常多的交集:茜茜·休斯顿曾多次参与狄昂·华薇克专辑的演唱;而惠特妮则是在狄昂的鼓励下,和母亲茜茜·休斯顿一起登台演唱,才被知名音乐制作人克里夫·戴维斯慧眼相中的。20世纪90年代,惠特妮便和表姐狄昂·华薇克一起参加了阿里斯塔唱片公司(AristaRecords)二重唱的录音。此外,惠特妮的教母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灵魂歌后——艾瑞莎·弗兰克林。茜茜·休斯顿曾多次在艾瑞莎的音乐专辑里参与和声演唱,而惠特妮也曾和艾瑞莎一起搭档录制过二重唱。此外,狄昂的妹妹蒂·蒂·华薇克(DeeDeeWarwick)也曾发行过多张热门的个人专辑。

更有趣的是阿里斯塔唱片公司的总裁——克里夫·戴维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独自肩负起重新捧红艾瑞莎·弗兰克林和狄昂·华薇克的责任。等到惠特妮·休斯顿和阿里斯塔签约之时,克里夫已经成功地使艾瑞莎和狄昂再度荣登格莱美热门赢家的地位。

多才多艺的狄昂·华薇克曾在强手如云的乐坛上独树一帜。尽管现在我们这代人对她的了解主要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她为灵媒网(Psydswork)做的商业广告,但是她的经典唱片使她一度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最具代表性的金嗓子。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在惠特妮早期的歌手生涯中,她有直接模仿狄昂·华薇克鼎盛时期情歌演唱成功的痕迹。

出生在新泽西州东奥兰治的狄昂·华薇克对音乐的热爱和认识是深深根植于心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她和她的妈妈李·德琳卡德·华薇克(LeeDrinkardWarwick),姨妈茜茜·休斯顿以及她的妹妹蒂·蒂都是当地的一个家庭福音乐队德琳卡德演唱队(TheDrinkardSingers)的成员。正是在这支乐队里,狄昂经历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一次与音乐的接触。凭借奖学金在哈特音乐学院(Harttusic)学习期间,狄昂与妹妹蒂·蒂,以及一个表妹组成三重唱福音合唱组合(TheGospelaires)。

一天晚上,当狄昂·华薇克、蒂·蒂·华薇克和她们的妈妈李·德琳卡德·华薇克还有姨妈茜茜·休斯顿在纽约著名的阿波罗剧院表演时,有人发现了舞台上的狄昂,并邀请她参加某个音乐作品伴唱的录制。正是通过这次录制,狄昂遇上了当时并不出名的作曲家伯特·巴克拉克(BurtBacharach)。狄昂辉煌的音乐事业从1962年她与伯特首度合作的热门金曲《别把我让来让去》(Don'tMakeMeOver)开始,到1986年的格莱美年度最佳单曲《这才是朋友》(That'sWhatFriendsAreFor)(与史提夫·汪达(StevieWonder),格蕾蒂丝·奈特(GladysKnight),埃尔顿·约翰(EltonJohn)合作)达到顶峰,这也是史上最长的合作关系之一,其间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

狄昂·华薇克曾说过:“在我遇到伯特的时候,他正和另外一个作词家巴布·西里亚德(BobHilliard)合作,他们当时为流浪者乐队(Drifter)写了一首叫《墨西哥式离婚》(MexiDivorce)的歌。而在我录制伴唱的那一年,他开始了跟作词家哈尔·戴维(HalDavid)的合作。我加入了伯特以及哈尔·戴维,参加制作了一些样带以及伴唱的录制。我为雪洛儿女子合唱团(TheShirelles)录歌曲样本唱片,然后他们就说不要歌了,而要唱歌的人,也就是我。我们的合作关系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伯特曾回忆说,“我很难不去注意她。狄昂身上有一种东西,从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就一直存在的东西——那是一种优雅,一种对音乐空灵而独特的感觉”。几年之后,当克里夫·戴维斯听到惠特妮·休斯顿的歌声时,也发出了相似的感慨。

此后,狄昂把她的姓改成了“华薇克”(Warwick),转而投入忙碌的工作当中。她为伯特以及他的搭档哈尔·戴维录唱样带,平均一首歌40美元。在狄昂为这对初出茅庐的搭档录唱的早期歌曲中,一首名叫《少开一次门》(OoAnswer)的歌曲,最终成为了五度空间合唱团(TheFifthDimension)的成名曲;另一首《靠近你》(ClosetoYou),则是卡朋特兄妹(ters')最受欢迎的曲目。后来,有着福音歌曲演唱背景的狄昂,作为华薇克-巴克拉克-戴维创作演唱三人组的一员,引起了一家名叫权杖唱片(ScepterRecords)的小型福音唱片公司总裁佛罗伦斯·格林伯格(Fl)的注意。狄昂与权杖唱片公司签了唱片合约,伯特和哈尔负责她的歌曲创作。1962年,他们的首支单曲《别把我让来让去》一发行,就荣登当年12月份热门金曲排行榜前十名。

狄昂后来提道,“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和稚嫩,谁也不知道我们到底会走到哪一步。我一直在伴唱,而伯特才刚刚开始和哈尔·戴维一起写歌。”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狄昂迎来了演唱事业的巅峰期。她饱满而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缔造了许多令人百听不厌的排行榜畅销曲,如《有心人》(AnyoneWhoHadaHeart)、《轻轻走过》(WalkonBy)、《你永远无法到达天堂》(You'lloHeaven)、《空旷之地》(ThisEmptyPlace)、《碰到我》(Reae)、《家变》(AHouseisNotaHome),等等。到1964年,她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欣赏和赞誉,在巴黎奥利匹亚剧场她的首次公演上,她的出场甚至是由著名女演员玛琳·黛德丽(Marlerich)亲自介绍的。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狄昂·华薇克成为广播电视上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她最擅长演唱的抒情歌曲,不仅受当时的流行音乐电台追捧,甚至在相当传统的轻音乐电台也同样风靡。有伯特·巴克拉克和哈尔·戴维不断为她创作歌曲,狄昂的演唱事业硕果累累,留下了许多经典传唱曲目,如《致迈克尔》(MessagetoMichael)、《火车、轮船与飞机》(TrainsandBoatsandPlanes)、《阿尔菲》(Alfie)、《我悄悄向上帝祈求》(ISayaLittlePrayer)、《娃娃谷(主题)》((ThemeFrom)ValleyoftheDolls)、《四月愚人》(AprilFools)、《誓言》(Promises)和《你可认识去往圣荷西的路》(DoYouKoSanJose)。她因此多次被提名格莱美奖,并且在1968年和1970年分别以一首《你可认识去往圣荷西的路》和《永不再爱》(I'llNeverFallInLoveAgain)拿下了当年的格莱美奖。除此之外,狄昂还受邀参加了诸多电视节目录制,如《今夜秀》(TonightShow)、《艾德·苏利文秀》(EdSullivanShow)、《卡罗尔·伯内特秀》(TheettShow);她与斯蒂芬·博伊德(StephenBoydin)合作的电影处女作《奴隶》(Slaves)也在1969年上映。然而,到了70年代初期,狄昂的事业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在著名的占星术畅销书《12星座人》作者的鼓动下,狄昂在自己的姓氏后面添加字母“e”,变成了“DionneWarwicke”。姓氏拼写的变化,从命理学上来说,本应该给她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带来额外的好运,但事实并非如此。每当狄昂回忆起那个灾难性的多余元音字母,都会忍不住感慨:“我知道这听起来会很愚蠢,但是我所有的灾难确实都始于1971年我在自己的姓氏后面添加了那个字母‘e’。占星家琳达·古德曼(LindaGoodman)告诉我这会是一个绝妙的主意,结果却恰恰相反。实际上,从那之后,我的情况开始变得非常糟糕。”狄昂最终在1975年删掉了姓氏后面那个多余的“e”,然而损害已经实实在在造成,无法改变。

在1972年,狄昂完成了与伯特·巴克拉克和哈尔·戴维合作的最后一张专辑,命名为《狄昂》(Dionne),制作签约公司由权杖唱片公司转为华纳兄弟唱片公司(WarhersRecords)。这张专辑代表了三人合作创新的高度,狄昂在专辑中还对经典歌曲《少开一次门》和《靠近你》进行了重新演绎。但是狄昂的“魔力”已经消失,唱片消费者们对这些抒情歌曲不再感兴趣,专辑销量惨淡。事实证明,经过了十年奇迹之后,这三人组合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同年,伯特和哈尔之间出现了不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抛弃狄昂以及她与华纳兄弟唱片公司的新合同。此次事件,最终以狄昂对伯特和哈尔上诉,得到550万美元违约赔偿金而落下帷幕。

那时狄昂诉苦道,“我想,这是过分自我的问题。但我并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我从心底认为我应该知道情况的。那两个人显然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不知道原因。但无论原因是什么,是他们引起的矛盾,不是我,我不在乎。可大家相处了十年,至少应该打个电话告诉我出了问题。很快,我们将不再是一个团队。他们那么做就好像在说‘狄昂,收拾一下,做好准备吧’。我以前把他们当朋友,但现在却很怀疑。我什么东西也不欠他们。可对我而言,他们欠我太多了。我心中的部分感情已一去不复返。我就像严寒中被遗弃的孩子。”这场冷战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在她随后的密纹唱片中,狄昂奔走于不同制片人之间,试图重现昔日风采,在此期间,她与制作人多兹尔(Dozier)、霍兰德(Holland,曾与玛莎·里维斯和范德拉斯组合(MarthaReeves&TheVandellas)合作过)以及索姆·贝尔(ThomBell,曾与织机乐队、哈洛茂文与蓝音符乐队(HaroldMelvies)、泰迪·潘德格拉斯(TeddyPendergrass)合作过)进行了合作。1972年至1977年间,狄昂发行了6张专辑。尽管其唱功依旧非凡,但歌曲本身却并不出彩,因而这些歌曲中没有一首歌能复制她前十年的辉煌。

这些问题对狄昂来说似乎还不算什么,她与比尔·艾略特(BillElliot)结为连理12年并育有达米安(Damian)与大卫(David)二子的婚姻在1973年走到了尽头。回首这段官司缠身的岁月,狄昂称,“同时经历两次分离真的让我感觉很沉重!”

在这段事业下降期,她也获过些奖。1975年,狄昂与织机乐队(TheSpinners)的二重唱揽下畅销单曲第一名。《然后你出现了》(ThenCameYou)单曲销量达一百万张,并获得格莱美奖提名。1976年,急于找到新的搭档,重拾昔日荣光的狄昂与奥斯卡奖得主,素有灵魂乐师美誉的艾萨克·海耶斯(IsaacHayes)搭档,开始名为“男女搭档”(AManandaWoman)的全国巡演。这场巡演激发了狄昂新的灵感,二人还发行了创下两项纪录的演唱会现场专辑。1977年狄昂的第六张、也是最受好评的唱片——《一见钟情》(Lht),由华纳兄弟发行。同年她与华纳唱片的合同到期。

1978年在克里夫·戴维斯的推动下,狄昂满怀憧憬地与阿里斯塔唱片公司签约。在讨论与其合作的制片人时,克里夫大胆提议由曾为阿里斯塔唱片公司录音的贝瑞·曼尼洛(BarryManilow)来担此重任。1979年1月22日,贝瑞走进录音室,这个二人组合缔造了狄昂演唱生涯中最畅销的专辑。

贝瑞·曼尼洛认为,“狄昂抒情歌曲的演唱实力能与史翠珊(Streisand)相媲美。狄昂一直都是最好的歌手之一。”

对于贝瑞的赞美,狄昂也不忘回敬对方,她夸赞道“和贝瑞一起工作的感觉非常轻松,跟他录制专辑就像出席一场派对。贝瑞作为艺人才华横溢,以至于你常常会忘记他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制作人。”

1979年5月,在贝瑞·曼尼洛操刀制作的专辑发行之后,狄昂·华薇克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观众对她的表演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晚,是她时隔八年后重返纽约的舞台。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头攒动的卡内基音乐厅见证了她巨大的成功。同年9月,应观众要求,她在林肯中心迎来了一个特别之夜。她的复出之作——同名密纹唱片《狄昂》被认证为金唱片。翌年2月,狄昂凭借由贝瑞·曼尼洛制作的冲上单曲榜前十名的歌曲《我再也不会这样》(I'llhisWayAgain)和《似曾相识》(DejaVu)赢得两项格莱美大奖。在狄昂的事业重回正轨之时,这两项格莱美大奖无疑如锦上添花之妙笔,使其事业更上一层楼。

自那时起,狄昂的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不断再创高峰。经过这十年的浮沉,她已是当红的电视节目《劲歌金曲》(SolidGold)的主持人和明星。1982年,她重返录音棚,与比吉斯合唱团(TheBeeGees)组合中的贝瑞·吉布(BarryGibb)合作。此二人的搭档成就了另一张最畅销专辑,《令人伤心的人》(Heartbreaker)。专辑同名主打歌也迅速跃升至当时十大热门单曲之一。1983年,她携手另一制作人路德·范德鲁斯(LutherVandross),打造另一张**澎湃的专辑《能说再会多少次》(HowManyTimesWeSayGood-bye)。1984年,狄昂又与史提夫·汪达合作为电影《红衣女郎》(TheWomaninRed)录制原声大碟。

在与路德合作的专辑中,他们二人不仅共同演绎了同名主打歌,还与她的老朋友雪洛儿女子合唱团再聚首一起录制了《你明天还会爱我吗》(WillYouStillLoveMeTomorrow)一歌。而该专辑最具特色的卖点,就是由路德最喜欢的伴唱之一:狄昂的姨妈茜茜·休斯顿亲自为他们伴唱。

这看上去似乎是狄昂生命中一段重要的团聚时期。然而,在此漫长的时间内,狄昂·华薇克、伯特·巴克拉克以及哈尔·戴维一直未放下他们长期存在的隔阂。伯特自从和填词人卡洛·贝耶·莎格(Carer)结婚后,他们就一直在一起创作了多首歌曲。1984年,狄昂受邀和新人格伦·琼斯(GlennJones)合唱电视剧《寻找失去的爱的人》(FiLoves)主题曲。然而,当她接下这个工作时,她还不知道伯特·巴克拉克是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制作人。

歌曲《寻找失去的爱的人》的录制迫使狄昂和伯特修补两人之间的分歧。这段破镜重圆的经历也让他们决定在1985年携手合作另一首歌曲。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二人合作的《这才是朋友》(That'sWhatFriendsAreFor)这首歌曲竟成为排行榜头号热门单曲。这首歌的成功被归功于“狄昂·华薇克和她的朋友”。其中“朋友”是指埃尔顿·约翰,格拉迪斯·奈特,以及史提夫·汪达。这首歌的全部收益都捐赠给致力于治愈艾滋病的研究。单曲最终筹集的善款就超过了60万美元。狄昂《朋友》(Friends)这一专辑也成功大卖并上榜超过6个月。这也是她漫长的演唱生涯中最成功的专辑。

多年来,狄昂一直被视为好莱坞的贵族。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王子访问洛杉矶时,狄昂与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Taylor)、弗兰克·辛纳屈(FrankSinatra)一起作为欢迎团队曾到现场迎接。

与此同时,狄昂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上也颇有造诣。1985年,当年许多明星包括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Ja)、林昂内尔·里奇(LionelRichie)、保罗·西蒙(PaulSimon)、蒂娜·特纳(TinaTurner)以及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gsteen)一起录制全球金曲《天下一家》(WeAretheWorld)时,狄昂就是参与这次联合演唱的歌手之一。在演艺界,她是位风情万种且备受尊敬的人物,她不仅能与斯普林斯汀有交情,还是辛纳屈的好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全能型艺人。

狄昂作为惠特妮·休斯顿的表姐,没有人能比她对惠特妮最初的成就更感到自豪了。20世纪80年代,狄昂说过,“很高兴世界能认可惠特妮卓越的才华。惠特妮早就显露出成为明星的天资了!”

惠特妮也深受她著名表姐的影响,“我从狄昂身上学到的是她的品位、优雅和魅力,以及如何吸引听众。”在惠特妮踏入演艺圈之初,毫无疑问,她的风格有着表姐狄昂的那种漂亮和优雅。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