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古典的传承 > 九结语(第3页)

九结语(第3页)

[45]“人未眠”中的“人”为诗人自指。

[46]汪启淑:《撷芳集》,68。2a。

[47]徐珠渊小传中言其“每自焚其稿”,见汪启淑《撷芳集》,68。1a~1b。

[48]陈寅恪用大量篇幅记叙绛云楼的建造、使用和焚毁。见《柳如是别传》,422~44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关于柳如是生平与诗词的论述,见Kang-ISueMiTzu-lung:CrisesofLoveandLoyalism,:YaleUyPress,1991。

[49]有关李淑仪生平与诗集的更多细节,见LiXia(李小荣),WaboutWomen:LiShuyi(1817—?)andherGe。MAthesis,Miversity,2000。

[50]《疏影楼吟草》,2a~2b,附录《疏影楼名花百咏》。关于这首诗的翻译和讨论见李小荣麦吉尔大学硕士学位论第11至13页(LiXia,WaboutWomen:LiShuyi(1817—?)andherGe,同前注释(或用ascitedabove?),pp。11-13)。

[51]李淑仪梓行诗集时的年龄这一令人惊诧不置的细节,承李小荣告知,于此致谢。

[52]见李小荣硕士论文第三章。

[53]陆烜:《春雨楼集·序》,3a。“故家”意为“财富和地位都衰落了的人家”。

[54]沈彩:《春雨楼集》,13。4a~4b。

[55]沈彩:《春雨楼集》,4。7b~8a、7。5b~6a、8。8b、9。2a。《念奴娇·为飘香妹催妆》似暗示飘香已入陆府为妾。

[56]隐指宋代诗人苏轼的名篇《赤壁赋》。该赋的灵感源自诗人与友朋的赤壁之游。见《苏轼文集》卷一,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57]沈彩:《春雨楼集》,10。7a~7b。

[58]《平湖县志》,见《中国方志丛书:浙江省》,1705页,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

[59]陆烜:《春雨楼集·序》,3a。

[60]沈彩《满江红·偶作》“大妇多才红豆女”系点化彭孙遹名句“口噙红豆寄多情,为谁把、相思尝透”,沈彩在小注中说,彭贞隐为彭孙遹孙女(玉嵌夫人,其女孙也。),见《春雨楼集》,8。5b~6a。另,关于彭贞隐,见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627~628页。

[61]彭贞隐:《铿尔词》,2。7b。

[62]沈彩:《春雨楼集》,4。3b。

[63]《平湖县志》,见《中国方志丛书:浙江省》,1705页,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

[64]沈彩:《春雨楼集》,7。6b。

[65]沈彩:《春雨楼集》,14。8a~8b。

[66]陆烜:《春雨楼集·序》,3a,陆烜小传中,提到他儿子陆坊在1808年考中举人。在方志的人物志中,常常有某人之子考中功名,获授官职的记载,但人子的成就较之其父往往要稍逊一筹。

[67]沈彩:《春雨楼集》,1。8b。

[68]附录为陆烜和彭贞隐的诗。

[69]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365页。与常规的宋体和隶书相比,以行书刊刻,需要更熟练的刻工。

[70]雷迈伦:《闺音:唐宋明清词中性别化主体的建构》,见《明清》,13。1(1992年6月),63~110页(Maureeson,“VoigtheFemirusoftheGeinLyriedievalandLateImperialLateImperiala13。1〈June1992〉?:63-110)。

[71]《玉台新咏》英文全译本见AnneBirrell,NewSongsfromaJadeTerrace,我同意雷迈伦(Maureeson)对“才女”风格的评论,拙作EheLyric对男性凝视(gaze)下之女性形象亦有所讨论。见Grag,“EheLyric:HerImageandVoig”iheSongLyria,ed。,PaulineYu(余宝琳),Berkeley:UyofiaPress,1991,pp。104—144。

[72]这一比喻典出唐代诗人王维《相思》一诗。诗中,王维将红豆比喻为“相思豆”。见《全唐诗》卷4(128),130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

[73]“罗带减”诗中指相思致瘦。

[74]沈彩:《春雨楼集》,2。1a。

[75]徐陵编:《玉台新咏》,1。19~20。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