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国际新闻编辑笔试 > 第一 体育使众多的人着迷(第1页)

第一 体育使众多的人着迷(第1页)

第一节体育使众多的人着迷

一、使人着迷的体育

“体育迷”,是对那些对体育竞赛如痴如醉的人的称呼。体育竞赛为什么能迷倒那么多的人?“体育只是文化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竞技体育的面则似乎更为狭窄——它只是一群人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展示各自的体力、耐力和智慧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牵动了全球成千上万甚至数亿的人。

类似下面描述赛后观众狂欢的报道,经常见诸世界各地的报端。

【埃菲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990年7月3日电】今天黄昏时刻,数以千计的人群涌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欢呼阿根廷队的关键性胜利。

1996年7月31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邓亚萍颁奖(新华社记者徐步摄)

电视转播一结束,人们就欣喜若狂,纷纷走出家门和工作单位,走向独立纪念碑广场欢庆。许多人从大楼上往下抛撒了数百万张彩色纸片,天空犹如下了一场彩雪。

年轻人脸上涂着阿根廷蓝白两色的国旗图案,手里挥舞着国旗,热情地呼喊着阿根廷队守门员戈伊凯切亚的名字,因为他在最后决定胜负的点球赛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还有不少人穿上阿根廷队员穿的球衣欢呼雀跃,有的还敲着锅盖又唱又跳。

阿根廷总统在政府大厦观看了这场比赛。在看到阿根廷队获胜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

梅内姆在观赛中看到阿根廷队的中卫朱斯蒂被罚下场时,气得直骂法国裁判沃特罗特,说他是“祸水”。他说,要不是这样,比赛也不会拖这么长时间,阿根廷队也没有必要去受这份罪。梅内姆对阿根廷队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大加赞赏。当他看到卡尼吉亚头球破门时,兴奋得跳了起来,同坐在他旁边的人紧紧拥抱。

张家彭在《传神的现场描写》一文中对这篇稿件作了评述:“这篇短新闻在此方面的成功之处,就是抓住狂欢场景进行描写,表现其强烈的现场感。”

从上面报道显示的社会特征来看,体育较少受到性别出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党派国别等因素的制约,是名副其实的大众活动。它所产生的效应与影响,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由于体育本身的特性,体育新闻也成为真正能“面向大众”的传播,具有了别的新闻很少拥有的广泛的受众群。

体育新闻在世界各国的受重视程度相差很大。1996年,美国1500多家日报和7500家周报中,大多数有体育版面,到2003年为止,我国体育专业报纸只有50余种,体育类杂志也不过46种,专业体育频道数个。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关注。2008奥运会成功的申办与举行,更是打开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新闻发展的新局面。

二、**绽放的历史时刻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虽然在中国举行,但是,这是一次国际体育盛会,在本书中仍作为国际新闻的案例分析。

2008年8月8日19时55分,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5分钟,新华网的工作间只有噼噼啪啪敲击键盘的声音。所有人员整装待命,等待决战一刻的到来。

“5、4、3、2、1……”,在计时结束的刹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一串大红字体在新华网首页通栏头条位置赫然跳出,全国1000多块户外大屏幕、全国100多万手机用户同时收到新华网传送的开幕式消息,而这,只是新华网为北京奥运会准备的30多种报道形式中的几种而已。网民在论坛里对新华网报道的评价道——“零时差”,是对网络时代新闻速度的重新定义。从下午4时仪式前表演开始,至深夜12时圣火点燃,仅新华社,就发出文字报道1万余条、图片1万余张。

那一瞬间,不仅新华社用英、法、西、俄、阿五种外文快讯向全世界不间断地传递盛典的华章;世界各大通讯社、欧广联、各国电视网和广播网、重要报纸都开足了马力在报道,有的是电视直播,有的发布滚动快讯,有的采用博客更新的方式,全景式地记录着这**绽放的历史时刻。8月8日的“鸟巢”汇聚了全球的目光。尼尔森记录显示,全球有47亿观众观看了开幕式。

对于奥运会这样全球瞩目的重大事件,摘录外媒报道、评论组合而成综合报道,是媒体经常采用的常规做法。请看中新网发布的一篇文章。

【中新网8月9日电】经过长达七年的热切期盼和精心准备,北京奥运会终于在8日晚奏响了令世人为之倾倒的序曲。外媒纷纷报道奥运会开幕式,盛赞其盛况空前,并指出,此开幕式拉开了中华百年梦想华丽的序幕。

“几近完美”,创造数宗“最”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几近完美”,这一中国的“荣光时刻”未受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伴随着开幕式的精彩文艺表演,全场欢呼与掌声经久不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将创下历届开幕式的全球直播收视率之最。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创下的世界之“最”还不仅于此。日本共同社报道称,参加北京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年奥运会最多。

韩联社则报道称,本次奥运开幕式是“最为盛大的开幕式”;法国国家电视台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

天人合一,中华艺术之“满汉全席”

韩联社报道称,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在实现中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为全世界65亿人口完美呈现了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尽管不能吃,但单凭观赏就能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

张艺谋执导的开幕式像一篇1小时15分的历史电影。鲜艳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唯美的影像以及结合实物与特效的前卫尝试,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800名鼓手用古代乐器拼出倒计时的画面,紧接着是数万个烟花照亮北京的夜空。名为“灿烂文明”的上篇,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介绍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音乐、汉字、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下篇“辉煌时代”表现56个民族和谐共存的现在,并用宇航员、地球仪,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走向没有政治、宗教、人种的矛盾的未来。

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从欢喜和感动出发,展示特色与普遍性,最后以全人类的希望结束了表演。令人炫目的华丽服饰和形形色色的烟花,更为这部大型史诗增添了光彩。

自信、现代,拉开百年梦想华丽序幕

法新社8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在“鸟巢”当着9万多观众和全球多达40亿电视观众宣布,第29届奥运会开幕。中国表现出是一个现代的、自信的国家。

韩国《东亚日报》8日报道称,中国100年所盼望、准备7年后的今天,汉唐之后中国又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威勇,13亿中国人为此而狂热。

奥运会开幕以来,首次有全世界80多个国家首脑出席开幕仪式。体育馆挤满了9万1000多名观众,地球村40亿人瞩目着日益发展变化的中国。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还有1万1000余名选手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这是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

韩联社报道称,13亿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北京奥运会终于拉开了华丽的序幕。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亚洲是继东京(1964年)和首尔(1988年)之后第三次举办的奥运会,也是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一届奥运会。

新加坡《联合早报》9日则发表题为《光彩照人的北京之夜》的社论称,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以超现代的手法和方式,在气势恢弘、极具中国特色的氛围中,把博大精深和光彩照人的古现代中华文明,创造性地呈现于世人面前。其气派和精彩程度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也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