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国际新闻编辑笔试 > 第一 作为桥梁的文化新闻(第1页)

第一 作为桥梁的文化新闻(第1页)

第一节作为桥梁的文化新闻

一、文化新闻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来理解,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狭义的理解,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新闻与主要以政治、经济、科技等事件为题材的新闻有所不同,它以传递文化信息为目的,主要反映文化领域的理论、流派、管理制度和近期的文化活动、文化事件和文化现象、文化名人最新言论、行踪以及各项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等。这种新闻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地理、教育、出版、文学、艺术、休闲、娱乐、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文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在读者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就国际文化新闻而言,它主要报道世界各地的重要文化活动,如著名电影节、重要展览、评奖活动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名人、新人的事业发展情况,当然也包括带有浓郁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近年来,由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国际文化新闻呈现崭新的局面,无论是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还是传播的手段和速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二、吸引人的文化新闻

(一)文化与社会不可分割

文化存在于社会中,社会的存在由文化构成。文化发展了社会,文化陶冶了社会,社会给文化提供了基础平台。文化,从来都与社会不可分割。

西班牙《世界报》有关电影艺术戒毒魅力的报道,就是文化与社会紧密关系的一个佐证。

【西班牙《世界报》11月4日记者玛丽亚·赛恩斯】题:电影艺术展现戒毒魅力

电影是社会现实和人类历史的真实反映,它让我们哭泣、欢笑、痛苦和尖叫。每当我们坐在银幕面前,我们总会经历强烈的情感体验。

电影艺术在银幕上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还能帮助人们戒毒。西班牙戒毒援助基金会正在用电影来帮助人们抵御毒品的**。这家基金会的发言人表示,电影能够“让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进行怀疑和思考、改变生活方式、开拓创造力、成长和生活”。

多年来,这家基金会一直进行着一项名为“电影与价值教育”的活动。在基金会的电影放映厅中,常年向中小学生们播放经过精心挑选的电影。基金会发言人表示,他们希望用电影来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社交能力”,从而减少他们在将来接触毒品的可能。

基金会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取了不同题材的电影。12岁到14岁的孩子可以在这里看到《怪物史莱克》和《我想成为贝克汉姆》这样的影片。14岁到16岁的孩子则可以看《科伦拜恩的保龄》或是《你是我的英雄》。基金会发言人表示,这些电影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情趣,并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与家人和朋友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金会还希望,让孩子们多看电影能培养他们对电影的兴趣,使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基金会的发言人说,“吸毒其实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去电影院看看电影,多参加户外运动,阅读……这些都能帮助青少年抵制毒品的**,远离毒品的危害。”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来自朋友的影响对抵御毒品非常重要。许多孩子就是在朋友引诱下开始吸毒的,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与朋友们有什么不同。因此,《怪物史莱克》这样的影片能够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所有朋友的建议都应该接受,与众不同没什么不好。

(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文化作为人类物质世界的精神反映,历来与政治和经济有密切联系,并带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人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文化、艺术等活动。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国家制度、法律、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的基础;而文化,反过来又对经济、政治发展起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趋势更加明显,呈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交融促进的特征。

经济文化化指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更多的渗入经济领域,为经济带来巨大的文化附加值。

文化经济化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不但已经形成一门产业,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1],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收入已经占到了其外贸总收入的38%。仅电影一项,1995年就实现国内外票房收入105亿美元,占全球电影票房总额的71。42%,成为其继电脑、航空、石油业之后的第四大出口支柱产业;艺术业在英国拥有17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与其汽车工业不相上下,其旅游收入的27%直接来自艺术;日本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本国汽车工业产值。

文化艺术反映着一定的政治观点和倾向,体现着一定的信仰、价值观。在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示威游行队伍中,当年甲壳虫乐队灵魂人物约翰·列农的歌“给和平一个机会”不断响起,让人感受到文化与政治之间密切的联系。

因为伊拉克战争,布什成为世界各地报刊漫画的对象,阿根廷《民族报》对此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报道。

【阿根廷《民族报》9月15日文章】题:布什——全世界漫画家的“新宠”

“全世界漫画家,联合起来。”这句话仿佛已经成为这段时间以来全球漫画作者的统一口号。而使得漫画家们能够如此团结一致的,则是美国总统布什。

布什总统的对外政策已经使他成为全球漫画家新的“共同目标”“人们对美国对待全世界的方式越来越担心。而我们这些漫画家就是要将大多数人的想法反映出来。”公认的新西兰最好的漫画家马尔科姆·埃文斯说。

全世界所有接受《民族报》采访的漫画家和幽默作家几乎都这样表示:他们创作的题材正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普遍的想法。而今天,从澳大利亚到爱尔兰,从黎巴嫩到瑞典,全世界大多数人都在质疑布什采取的政策。

“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如今正在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并不是为了解放这个国家,而是为了掌握对这一地区石油的控制权。”

法国漫画作家日奥在自己的网站上将布什描绘成一个乡巴佬,并呼吁他的漫画迷向白宫发送抗议邮件。

澳大利亚漫画家文斯·奥法雷尔也有同样的看法,这位为《墨尔本快报》供稿的画家说:“大部分人对伊拉克战争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我则把他们的看法融入到我的漫画中。”

是什么使得布什如此吸引全世界漫画家的眼球?漫画家们解释说,幽默总是针对强权者。“传统上来说,权力总是幽默作家讽刺的对象。”瑞典漫画家里贝尔·汉松说。

“作为幽默作家,我们必须将矛头对准那些强权者。而在国际事务中,美国是漫画中最大的笑柄,”瑞士漫画家帕特里克·夏帕特说。

漫画家们也表示,他们创作讽刺布什的漫画并不是要表达一种反美情绪。“我曾经画过讽刺沙龙的漫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反犹太人。”《爱尔兰时报》的漫画作家马丁·特纳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