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写好会议新闻的诀窍
一、会议新闻的写作特点
2003年3月16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的首脑在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举行会议,讨论军事打击伊拉克的问题。一些通讯社就此发出了消息。
【法新社葡萄牙亚速尔群岛3月16日电】美国总统布什今天说,如果安理会不能在24小时内批准为伊拉克战争铺平道路的决议,他将推动改革联合国。
这位美国领导人利用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警告联合国说,17日它必须决定是否支持华盛顿的强硬立场。
布什在关于伊拉克危机的首脑会议结束后说:“我们希望明天联合国能行使它的职能。如果不能的话,我们都需要退一步,设法想清楚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怎样能使联合国运作得更为有效。”
这位美国总统说:“明天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明天我们将决定外交途径能否奏效。”
有人问明天是否是分歧严重的安理会对决议进行表决的最后机会,外交窗口是否会就此关闭,布什肯定地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共同社亚速尔群岛3月16日电】美国总统布什16日在与英国和西班牙首脑会谈后表示,“17日是我们确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拉克危机)是否可行的日子”。这意味着迫使围绕对伊拉克行使武力的新决议草案而出现分裂状态的联合国安理会要做出最后选择。
美国政府强烈意识到,在通过决议案没有眉目的情况下,继续就决议案展开外交努力没有意义,反而只会使反战和反美的国际舆论扩大。而且,美英两国军队合计约30万人已经部署在伊拉克周边地区,在当地气温即将上升的情况下,如果迟迟不开战,从军事上讲将对作战不利。
法新社的报道巧妙使用直接引语报道事件,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更注重提供分析、解释。
多数会议是枯燥的,但是会议新闻的报道却精彩纷呈。
在报道会议时,最重要的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为什么这些事情他们应该关注。从前面的例子,可以概括出会议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实质性内容。报道会议像报道其他新闻事件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会议的实质性新闻点“突”显出来。会议的新闻焦点可能是会议本身,可能是会上某人的发言,也可能是公报、宣言。亚速尔会议的主题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可能否决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决议的情况下,协调三国立场。这是当时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法新社和共同社的这两篇报道都在导语中就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主题,而淡化了会议本身。这是会议报道的常用手法。有时会议内容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提炼实质性主题的话,就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把最具价值的新闻淹没在其他没有太大价值的新闻之中。
第二,突出关键人物。在亚速尔会议上,美国是主张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最关键国家,因此它的态度至关重要。虽然是三国领导人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两家通讯社的报道都突出报道了美国总统布什的讲话。由此可以看出,突出关键人物也是会议报道的重点之一。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发言者也少不了,泛泛地报道这人说了什么,那人说了什么,往往使文章显得杂乱无章,空洞乏味,读者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得要领。
第三,使用直接引语。使用直接引语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现场感,恰当地使用引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议是人参与的活动,因此在报道会议时更要尽可能使用直接引语,让稿件更真实可信,并且读起来不那么死板。
第四,提问带来现场感。法新社的稿件专门写到了“有人问”“布什肯定地说”,一问一答的场景把受众带到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在实践中,记者招待会要写出现场感确实不容易,巧妙运用问答,容易营造出读者想要的现场氛围。
第五,要有综合、分析。写会议新闻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要给受众提供背景与解释,尤其当会议议题比较重要时,要有加强分析、解释与预测。共同社关于亚速尔会议的报道在提供背景与解释方面就做得十分出色。
二、会议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与模式
会议新闻基本要素包括:会议的目的、时间、地点、日程、会期、主要活动、讨论和辩论、与会者和权威人士的评论以及受会议决定影响的人士的反应、背景、不同于会议日程的活动或言论、下次会议的安排。会议新闻写作的基本模式为:第一,会议采取的主要行动或关键人物的主旨发言。第二,会议的目的。第三,对会议主题或主旨的放大,包括谈论主题的直接引语。第四,会议背景。第五,会议的相关行动。第六,人物动态与各种名人趣事。
三、写出有特色的会议新闻
(一)避免落入会议新闻的“套路”
在实践中,要写好国际会议新闻并不容易。许多会议与会者众多,发言者滔滔不绝,各种文件堆积如山,有的会议枯燥乏味,有的专业性极强,有的会议能通过几十份声明、决议和各种文件。一些国际组织的年会、例会,通常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因此也使得会议报道比较容易形成“套路”,如写某时某地某些人召开或出席某会,然后是会议讨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或某人强调、某人呼吁、某人重申。有人戏称这是给会议“穿衣戴帽”,只要改了时间、地点,就可成为下一次会议的新闻。不幸的是,这样的会议报道在今天的通讯社、报刊的稿件中还绝非仅有。有一则会议报道是这样写的。
【新华社马尼拉8月7日电】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东南亚国家联盟财政部长会议7日在马尼拉闭幕,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地区金融合作行动取得的进展以及加强地区金融合作及援助机制等问题,并制定了“东盟一体化路线图”。会后发表的《部长联合声明》说,东盟地区2002年经济增长强劲。今年一季度,大多数国家保持了4。4%的增速。尽管非典型肺炎影响了东盟地区各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但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将保持良好势头,增速预计将达到4。3%至4。9%。声明说,财长们决心促进金融、企业结构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会议对东盟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并表示将继续执行“清迈倡议”,建立国内和地区债券市场,探索地区协作和援助机制的其他模式,并对建立亚洲债券基金表示欢迎。
这样的稿件显然不是精彩的会议新闻稿件。
(二)写出会议的特色
报道国际会议应该写出会议的特色,写出该次会议与别的会议、同类会议的不同之处,报道新的信息、新的情况、新的变化或新的形式等。试看下面一例。
【新华社平壤6月14日专电】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今天下午在百花园国宾馆举行第二次首脑会晤。这次会晤与昨天的会晤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是参加会晤的人员规模大为缩小。金正日和金大中昨天举行首次会晤时,金大中的正式随行人员数十人在座。但今天会晤时,参加的人只有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委员长金容淳和金大中的特别助理林东源、外交安保首席秘书黄源卓、经济首席秘书李基浩等寥寥数人。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金正日昨天着一身夹克衫“人民服”,今天却身穿中山服饰的正装,与金大中隔着大型会谈桌相对而坐。昨天会谈时,两位领导人及其他与会者均在沙发上就座。因而,今天会晤的气氛较昨天的显得更为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