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国际新闻编辑笔试 > 第四 常见重大事故的报道(第1页)

第四 常见重大事故的报道(第1页)

第四节常见重大事故的报道

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大量事故。在国际新闻中,哪些值得报道,哪些作为重要新闻报道,用哪种形式进行报道,各家媒体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由其受众群来决定。

对突发重大事故进行新闻报道,首先要考虑的是事故的大小、造成的损失,尤其是生命财产的损失情况。两辆卡车相撞,无人伤亡,就没有太大的报道价值,除非车内装有化学毒剂或其他可能引起危害的物品,或者造成多人死亡;而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造成航班停飞和电话中断,损失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这便是条重要新闻,不仅需要报道,而且需要进行相当规模的报道。

其次,要看事故有无特殊性。例如,某国一城市的一座公寓发生火灾,无人伤亡,这一般不会报道,而若同样的火灾发生在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化遗迹,就值得报道。

最后,要看同类事故是否连续发生,背后有无必然原因。例如,某路段经常发生翻车事故,或近期某国的养老院接二连三地发生火灾。这样的灾害性新闻需要报道,但其落脚点应该更多地放在揭示事故背后的原因上。有时,这类报道将扩展为调查报道或深度报道。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一般事故的报道以消息为主,只要交代清楚事故本身即可。即便如此,有时写出一条只有几段的消息也要颇费一番周折。因为大多事故报道无法预先准备,一旦发生,记者必须迅速收集材料、抢发新闻。此外,事故发生后各方面都忙于抢救伤员和处理善后,场面混乱,给记者采访带来困难。最难的问题是,由于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等多种原因,记者可能无法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尽管如此,在报道一桩事故时,记者必须想办法搞清下列基本事实。

第一,伤亡人数、伤势及伤亡者情况(如年龄、性别、国籍)。需要指出的是,在事故报道中,有关伤亡的情况一定要放在导语中,这是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而其中有无同胞或著名人物、重要人物,又是重点。第二,事故的经过,最好能引用目击者或警察的叙述来表达。第三,事故发生的时间。第四,事故发生的地点。第五,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关事故原因的分析要来自权威部门,如警方、事故调查负责人等。原因一时不能查明的,也要用诸如“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或“现在还不能确定事故的原因”等这样的话作交代。

重大事故新闻报道材料的收集应注意如下事项。

第一,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事发地的媒体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它们通常比外来的驻地记者或临时的派出记者更谙熟本地情况,渠道更多、网络更广、关系更深。此外,记者或媒体在当地一些重要部门要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第二,及时向多个有关部门了解和核实情况。比如,飞机失事后,应马上向航管部门、机场、航空公司或警方等多方同时进行联系,更快了解事故发生的确切情况(但不保证能了解到全部真相)、方便后续追踪。1987年,一架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的飞机失事后,美联社很快就报道了失事的原因,而通常飞机失事原因的调查要持续好几个月。该飞机失事后,美联社记者马上给联邦航空总局打电话,并从那里了解到飞机失事的原因:一名满腹怨气的航空公司职员枪杀了机上人员,导致飞机从23000英尺的高空俯冲下来。

第三,参加新闻发布会。事故后,有关方面一般都会召开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事故的相关情况。这样的发布会一定要参加,会上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也可以就个人想知道的问题提问,还可能找到一些关键人物了解更多的情况和细节。

第四,尽可能创造条件到现场采访。这点至关重要。记者到现场,不仅要采访人,如目击者、幸存者、遇难者的亲属、营救人员、警察、事故调查负责人等,了解许多细节,掌握活生生的素材或找到其他的新闻线索,还要代受众去看、去听、去触摸,感受当时当地的气氛。

第五,调查、报道事故背后深层的原因和由此引发的政府或社会行为。这是记者深入报道突发重大事故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例如,2003年2月,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在对纵火犯的调查、追踪和随后的司法行动后,地铁火灾引发了人们对地铁安全隐患的重视并采取的措施等。

一、车祸、火灾事故

车祸、火灾的报道是最多最常见的事故报道。在我国,关于机动车事故和一般性火灾的新闻,通常被压缩成一两段,与其他短消息放在一起登在报纸不起眼的地方,或者是电视新闻里几幅图片伴着解说词一带而过,内容一般只需交代5个新闻基本要素就可以了。与我国的传统做法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车祸和火灾会得到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着重报道,如果造成死亡,经常会成为头条。不少刚入行的记者开始写特稿,就是从采写本地车祸或火灾事故开始。

(一)车祸事故

国际新闻中的车祸报道与国内新闻报道车祸的方式差别较大,一般分成两类:一类是本国民众或华侨华裔在海外遇险遭难,特别是牵涉人数较多时,得到国内媒体大篇幅报道。此时,媒体一面频繁与本国使领馆、当地政府部门、医院和幸存者联系,密切追踪同胞在海外得到救治的情况;一面报道国内家属的状态以及他们赶赴海外处理事件的过程。另一类报道,事关明星、名流或政治人物。戴安娜王妃在巴黎遭遇车祸不幸玉陨最是典型。

1992年11月14日戴安娜在巴黎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通常有关车祸的动态新闻,要交代肇事原因、消息来源,明确是警方的看法,还是公路部门的分析,在提到车祸造成的后果时,除了死伤情况,有必要交代天气状况以及是否有交通堵塞和道路关闭等重要问题,要交代肇事车辆前往的目的地和车中人员的有关情况,如去上班还是去度假等细节。

车祸报道特别容易流于一般化,容易写成公式化的千篇一律的稿件:“×日×地发生××车祸(撞人、相撞、翻车),死×人,伤×人,伤者已被送进医院。警察正在调查事故原因(或肇事者已被拘留)。”而有经验的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可以在大量如出一辙的事故中找到有意思的材料,不但能绘声绘色向读者重现事故过程,还能发现普通人难以发现的问题。2003年7月,美国洛杉矶发生一起一86岁老人驾车肇事,撞死9人、撞伤45人的恶**通事故。《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

【《人民日报》华盛顿7月16日电】7月16日下午,一位86岁的老翁飞车冲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西部海滨圣莫尼卡市中心的一个露天农贸集市,当场撞死9人,包括一名两岁的孩子,此外还有45人受伤,其中15人伤势严重。现场蔬菜水果散落满地,街道一片狼藉。伤者哭叫的喊声及死伤者的鲜血令现场一片混乱。下午2时以后现场被警方封锁。

圣莫尼卡海滩是洛杉矶著名的旅游点,当地的金黄色沙滩与优美的海岸风景每年夏天都吸引着无数游客。集市位于海滩,每周只开放一次。附近的农民和渔民把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海产品运到这里出售,而洛杉矶的市民也开车到这里采购。据警方估计,当时有近万人在集市上。

下午1时50分左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开着一辆快速行驶的小汽车闯入集市,估计时速为100公里左右。人们躲闪不及,因而酿成特大事故。这位老者名叫罗素·威勒,他开的是一辆1992年出产的暗红色别克小汽车。这辆车横冲直撞,一直向前冲了相当于3个街区的距离。因为肇事车辆速度太快,也根本没有刹车,许多购物者和摊主当场被撞倒,许多摊位的帐篷也被撞得支离破碎。撞飞的木块、铁片造成更多的人受伤。许多停放在路边的车辆也被撞得面目全非。

事发时,老人显然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一名叫克里斯曼的目击者称,老头当时显得完全迷糊了。他走下车时,看上去十分迷惑。克里斯曼说,当时还有一名妇女被压在车下面,当老头被逮捕后,约10个人一起将汽车抬起,救出了那名妇女,所幸她仍有呼吸。

圣莫尼卡市警察局长称,肇事老翁已被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检查。据称,老人并没有醉酒,也没有精神病史,目前正在接受警官的讯问。

在美国,汽车司机的年龄没有上限,而且由于子女和父母一般分开居住,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高龄老人开车外出,不时有他们出车祸的报道。老年司机肇事已成为美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报道说清了肇事老人的年龄、姓名和所驾汽车品牌,再现了事故过程,展示了事故现场,介绍了背景。更难得的是,记者将此事故与美国老龄司机肇事多发这一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使报道具有了深度,增加了报道的实用价值。

(二)火灾事故

国际新闻中的火灾事故报道,一般有六类。第一类同前面谈及的车祸一样,由于本国民众在海外或居住在国外的留学生、华侨华裔遇险遭难。第二类是人为引起的,或者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火灾,如森林大火。第三类是大型集会、庆典或游乐场所等发生火灾,造成多人死伤的惨剧。第四类是其他重大灾难带来的火灾。第五类涉及灾难教育和灾难经验教训总结,比如某个人如何使用特别的法子从大火中逃过一劫,或者哪些重要防范火灾的经验值得借鉴;第六类则与纵火有关,因为这样的事件通常涉及谋杀,甚至有极其复杂的内幕,如历史上著名的“国会纵火案”。

1。注意事项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伤亡重大的火灾,如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和2001年11月奥地利山地火车火灾等,得到多国媒体的重视;一般的火灾,以消息体裁报道,说明事实,加上必要的解释就可以说处理适当了。

火灾动态报道的注意事项有:地点、死伤情况、起因、时间、损失、保险与善后情况等。

著名地标,或者特殊时间发生的火灾,即使没有造成伤亡或伤亡和损失都较少,也应该报道。例如,2001年维也纳索菲音乐厅毁于一场大火,这场普通火灾之所以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其新闻价值在于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和指挥家卡拉扬曾在此演出。2000年元旦,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歌舞厅用彻夜狂欢的方式迎接新世纪,但彩灯短路酿成火灾,狂欢夜变成一场噩梦,特殊的时间点使该事件被广泛报道。

2。纵火案

纵火案的极端性,常常引起公众超乎寻常的关注,因此记者努力挖掘其真相,并在写作时用尽各种手段来展示其故事性。

可有些时候,真实事件的戏剧性远远超过任何剧作家的想象,而那些嗅觉灵敏、消息灵通而又富于洞见力的记者,却能在奇怪事件发生时就嗅出其中的阴谋味道,用搜集到的资料准确地拼凑出事实,推导出富有远见的结论。下面是法新社记者在1933年2月28日、柏林“国会纵火案”发生第二天所写的报道。时至今日,这篇报道解读、预测事件的准确,仍然令人惊叹不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